进入冬季,大多数农户已赋闲“猫冬”。此时,阜蒙县阜新镇白玉都村、旧庙镇代海村的两名乡村青年创业带头人肖博、孙双力仍忙碌在各自的大棚、驴舍中。
“这两天大棚中的小柿子开始成熟了,我们正忙着摘果呢……”“咱们青创资金帮扶购买的肉驴,再有一个月就要出栏了……”采访中,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脸上绽放着收获的笑容。
肖博、孙双力是团市委以“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乡村振兴“ 头雁计划”项目建设为契机,在我市创新打造“ 青年创业走廊”,争取团中央扶持资金,助力企业创业发展的受益者。如今,在这些青年创业典型的引领下,我市点线面相促进、产业结构相牵动的青年创业集群风头正劲,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增添了不竭动能。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
近年来,团市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工作主线,不断抓实“助兴工程”,团结带领各级团组织及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营商环境建设、乡村振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中,为阜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为持续助力城市发展建设,团市委不断深化“ 青年文明号”创建,开展“ 百所青年文明号优化环境促振兴”主题活动,号召阜新市160余家“ 青年文明号”集体和广大青年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努力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热潮中建功立业、展示风采。新邱区长营子镇服务大厅设立了“ 青年帮办岗”,并在基层成立“ 青年文明服务岗”,民政、农服、计生、土地等岗位青年现场解答到访群众的问题和困惑,提供“ 保姆式”导办服务,上门为群众送政策、送服务,真正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深、做活、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为积极响应阜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召,团市委依托“1+7+100+N”团组织架构,组建了109支创城青年突击队,开展“百支青年突击队助力创城促振兴”主题活动,围绕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基层治理等95个项目,累计开展服务活动45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青年突击队员达3000余人次。如今,走在阜新的大街小巷,人们常会看到一个个青年突击队员的身影,他们是城市文明的守望者,疏导路面交通、清理白色垃圾、关爱弱势群体;他们是疫情之下的逆行者,配合开展核酸检测、运送物资、值勤值守;他们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网格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开展“双走进”模式校地合作是团市委推动“助兴工程”的又一重要抓手。为不断深化落实《阜新市“ 双走进”模式校地合作实施方案》,团市委牵头组建了辽宁工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家团队,整体进驻阜新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全市青少年、教师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与此同时,积极搭建学校和企业合作平台,有效推动学校与企业生产合作。今年以来,在团市委、团阜蒙县委和阜蒙县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辽宁工大机械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成立农产品包装设计实践团队,往返于阜蒙县化石戈镇、旧庙镇等6个乡镇开展调研,为阜蒙县涉农企业10款农产品设计完成59套包装方案,辐射农户6357户,有效推动了该县农产品的提档升级。
在全力推动“助兴工程”的过程中,团市委还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探索新思维、新模式,倾力打造新媒体政务平台——“阜新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网民关注度高的政策信息、时事动态,为提升城市影响力、美誉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该微信公众号仅在本年度就已9次位列全国地市级团组织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名。
在全市吹响决战决胜“八大攻坚战”号角之后,团市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以迎难而上、务求必胜的精神状态勇担使命,争当“八大攻坚战”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短短几个月来,全市广大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树旗帜、做表率,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八大攻坚战”添薪助力,奏响了新时代青春建功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