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果
阜新市海州区锚定“五有”目标与“五个规范化”标准,严格对照省委政法委综治中心验收考核30条细则,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多元协同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打造便民高效服务阵地
海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坐落于城区核心区域,建筑面积达5000㎡,方便居民随时现场办理业务。在组织架构上,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层级清晰、指导关系明确,形成了上下贯通、高效联动的工作体系。在功能布局上,中心精心规划,一楼为引导受理区,为来访群众提供贴心的咨询引导与初步受理服务;二、三、四楼为多元化解区,整合多方资源,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多元的解决方案;五楼为指挥调度区,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全区综治工作,实现了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服务流程便捷高效。
构建多元共治工作格局
综治中心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职能部门落实常驻、轮驻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协同联动。一方面,将婚姻登记、妇幼保健、退役军人事务、劳动监察、仲裁等群众高频事项服务部门成建制引入,确保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目前,已有15个部门常驻、7个部门轮驻,实现服务力量集中整合。在窗口设置上,住建、综合执法、民政、人社等7个部门设立专门接待窗口,同时区综治中心增设无差别接待分拨窗口,有效避免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问”。各入驻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及各常驻单位全面承接、办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推动工作职能规范化运行。此外,中心还建立入驻人员岗位规范、考核办法、工作通报等较为完善的制度机制,以制度管人、以机制促效,有力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
提升矛盾化解服务效能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规范化、高效化。在现场接待环节,对来访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无差别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后,精准分转至各职能窗口及部门,保障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在线上诉求处理方面,与区“阜政通”“12345”“人民网”等群众诉求平台紧密协作,将平台受理的矛盾纠纷全部纳入综治中心接办、转派范围,真正做到“一网统管、兜底办理”。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直接接办群众立案、裁决、调解等矛盾问题,通过现场开庭、仲裁等方式,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中心精心绘制接待调解路线图和矛盾纠纷事项流程图,并向群众广泛宣传,让群众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也让各部门明确职责与工作程序,实现运行规范化、透明化。此外,建立包括保密、调研、值班、请销假、联席会议、常驻轮岗、群众诉求全流程管理、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问责等一系列运行机制,为综治中心的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
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到位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强化督办落实,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落到实处。严格督促各部门按照既定“路线图”,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理矛盾纠纷,对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建立月工作报告制度和重点矛盾纠纷问题日报告制度,明确办理时限,一般问题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解决,较为复杂问题一般在3周以内化解。对于穷尽法律手段后群众仍不满意的事项,及时下发工作提示函和风险预警函,督促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根据各入驻部门工作进展、存在问题以及矛盾纠纷解决情况,及时进行提醒、督促、催办,确保问题实质化解。对在群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存在推诿、拖延、躲绕及失职渎职行为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报区委政法委;对造成重大群体事件或个人极端案件的,及时报区委区政府,并移交纪检、司法部门严肃处理,以严格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推动综治工作智慧升级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成功建立并运行阜新市(海州区)基层治理平台,并积极协助市数据局做好与省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自5月初以来,全区通过部门端口和村(社区)端口,已向平台上报群众矛盾纠纷事件27件,全部及时转至办理单位受理、调解,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登记、事事有回应”。对群众矛盾纠纷进行统一编码,录入信息准确无误,分流处置井然有序,同时严格做好数据安全保密工作。目前,区、镇街和村(社区)三级平台均已全面开展矛盾纠纷运行工作,平台实战效能充分发挥,纸质版登记信息全部及时录入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应用。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失一偏”4类重点人员的纸质版、电子台账进行全面数据汇集、精准研判、及时预警和上报,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人员进行跟进帮扶,切实落实服务管理政策措施。同时,不断拓宽诉求渠道,陆续开通群众诉求平台端、电话端、微信端、短信端和现场诉求渠道,让群众表达诉求更加便捷高效。
下一步,海州区将继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