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念转变创出找油新思路 辽河油田在老油区小断块打出日产百吨井)
6月20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传来好消息,位于茨榆坨采油厂的滚动勘探井牛612井,采用8毫米油嘴25毫米挡板自喷,获日产油110.4立方米、日产气2.59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气流。这一重大发现让该井所在的沙一段可新增含油面积0.95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0万吨,带出开发井位12口,新建产能2.5万吨。
这是技术人员大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准确判断区块低部位构造带具备成藏条件的结果,再一次证实了“年近半百”的辽河油田“老区不老、小块不小”。
不止于牛612井。今年,辽河油田公司多口评价井获得高产,实现探明储量1610万吨,年度任务完成过半,为辽河油田千万吨持续稳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长期以来,辽河人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牢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持续增储稳产,特别是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的重要批示,更是激励着辽河人加速前进。
但从油气开采规律来看,历经近50年勘探开发的辽河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好吃的”基本都动用了,剩下的大多是“硬骨头”。面对挑战,辽河油田技术人员立足老区硬稳,持续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深入老区开展分布规律研究,大胆创新找油思路。茨榆坨采油厂总地质师邵建中告诉记者,近三年,按照老区扩展找边界、老区内部找新层、老区周边找新块、老区新带找发现的“四老四新”工作思路,重翻东部凹陷北部富油气区“家底”,收获颇丰。
牛612块就是老区找新块的典型。传统观念认为,油气成藏往往存在于高部位构造带。该区块构造形态为受茨东断层控制形成的西高东低的单斜断块,较低部位的构造带过去很难引起技术人员重视。
“油田主力区块均开发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资料都存在重新认识的余地和较大的部署空间。”茨榆坨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隋金栋是部署牛612井的重要参与者,在发现该井周边两口探井都有油气显示后,他和技术团队决定由高部位构造带向低部位探索。经多系统剖析后,他们认为沿茨东断层发育的系列断块圈闭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因此优选有利断块部署并实施了牛612井。该井今年5月10日完钻,测井解释油层42.7米/12层,此次试采为沙一段井段,6月18日射孔后自喷。“上面还有一套层系没有试油,从数据来看极具潜力,预计还可增加百万吨探明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