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盘锦|盘锦端午习俗:印象端午 一粽浓情)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记忆中,在那条绵延千里的大辽河畔的外婆家,我每年都要过一个满族风俗浓郁的端午节。每当玉米和高粮快有半人高、院门前那两墩密匝的马莲托起一朵朵蓝盈盈花朵的时候,外婆家端午节的味道,便一天天的浓烈开来。初五那天,灶台大锅里满满登登的棕子刚刚被烀出香味,外婆和几个舅妈便会用五彩线做成五彩绳和五彩环,套在我的颈项和手脚腕上。外婆和舅妈们还要编好彩线蛋网,装上咸鸭蛋挂在我的胸前。
五月五过端午,满族人家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其实讲究一点的人家,一年之中总会在院边地头,有意的种植出一片艾蒿,以备端午及平日之用。
五月初五端午的清晨,雄鸡未报晓之前,父母们特别是辈份大的老人们都要带着孩子们到地边或林中,采艾蒿、踏露水。外婆说用端午这天清晨的露水洗脸、洗头、洗眼睛,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疾。端午的节令中,还要用细麻捆绑成一寸来长的小笤帚,用染料染上红、蓝、绿、黄各种颜色,连同五彩布条一起,缝缀在孩子们衣服的肩头,再用各色花绳交织搓成五彩线,系在脖颈和手腕脚踝上。一直要戴到第一场雨后彩虹出现,五彩线才会被取下来。
人们都说,“端午佳节,满汉共俗”,可其实文化传承与内涵不尽相同。满族过端午节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祈祷解瘟。每每说起这些,如数家珍的外婆,总会将满族端午习俗和诸多老令儿讲得有根有脉,最后总能恰到好处地扣题在:满族人家端午时节,在不忘老祖宗骑马射柳习俗的同时,一定要恪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老规矩。这是人寿年丰、家族兴旺安康的标志。
当下,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诸多节日中,一个色彩浓烈,标志性极强,内含与外延极具个性特色的节日。无论是纪念屈原,还是祛病解瘟,还是祭拜龙神,都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成为大众共通共融的大节俗。作为端午节标配的粽子己成为四季常见的食物。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也许还会有更多更新的元素渗透进来,但端午节的文化精神将会成为华夏民族一道靓丽的节日风景。
蒿药香驱病瘟,五色彩线拴吉祥。翠绿的粽叶包裹着浓浓的情意,清香的糯米散发着融融的思念,殷红的大枣酝酿着纯纯的祭奠,热烈的龙舟游弋着绵绵的怀念。愿我们在这充满中华民族文化气息的节日里,共同呵护传统节日文明源远流长。
▎作者:关洪禄
盘锦市群众文化学会会长,研究馆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出版发表长篇小说《外婆的港湾》《外婆的田野和村庄》(百度阅读电子版图书)、中短篇小说集《一方水土》、综合文集《春华秋实》、戏剧曲艺作品选《遥远的红海滩》等专著。
监 制:赵 菲
后期混音:王 悦
联合出品:市融媒体中心、市文联、市作家协会、
市摄影家协会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 陈海洋 尹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