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事医疗工作52年 从护士走到院长 她用准备用一生践行白衣天使的使命)
当你身在襁褓,有人守护你平安成长,她的名字叫母亲;
当你卧病在床,有人帮助你早日康复,她的名字叫护士。
今天是母亲节,也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当母亲节遇上护士节,对于既是母亲又是医护工作者的女同胞来说,这个日子就有了双重意义。
记者来到盘锦何氏眼科医院,倾听这位从业52年,从护士走到院长的李宝光讲述她的故事。
护士难忘经历 激励我不断前行
1973年,我进入沈阳卫校上学,入学当上了班长,党支部书记,深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时候学的是医生课,我努力当好班级领头羊,节省睡觉时间,在被窝里学解剖,每次考试争取班级前几名。随后我在沈阳市中心医院实习中接触了临床、接触了病人,学习了生理、解剖、病理各种知识,更多的还学习到老一辈医务工作者,把患者当亲人,用自己精湛技术为患者服务的敬业精神。
我想我一定要对得起“白衣天使”这一称号。我当时是护士,就想着一定要干到最好,我用全部的爱心、技术,通过护理减轻患者疾病上的痛楚,通过心理上的疏导,缓解患者心理的紧张情绪。其实,说是我照顾患者,患者也给我很大的成长空间。
1976年,辽河发水,我加入抗洪医疗队,在齐腰深水里为解放军、民工、老百姓做护理。在一次舟桥上为民工打点滴时,大坝决口,洪水突然而至,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大水,非常害怕。当时在舟桥上,有两名解放军、两名农民工,两个舟桥间两米多距离,换平时我肯定跨不过去,当时求生的欲望,想着那些需要我护理的抗洪救灾的患者,那种迫切心情,我一猛劲儿蹦过去,仅脚趾头搭在一个舟桥上,舟桥这端的一个解放军抱住了我,侥幸获救,而另外四人就没那么幸运,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它激励我要把他们的精神放在工作中,我既然获救,我就要用我最大的精力做好我的护理工作。
如今,我在盘锦何氏眼科医院做院长,我把患者当亲人,并践行着为患者服务为第一准则,在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培训、考核激励多方面要求我们的护士也要这样做。
我从1973年上护士学校,到今天在医疗岗位工作了52年,南丁格尔的誓言始终激励着我。我们何氏眼科医院提倡的非医疗服务,让患者患者体验全过程优质服务,作为走过来的老护士,作为医疗单位的管理者,这是我终身要做的工作。我带领团队把医院的非医疗服务做到极致,用最好的、最贴心的服务保障患者的眼健康,解除患者的疾苦,让人人都有看的见的权利。
在老百姓心中,护士也是白衣天使,尤其是在非典、抗震、抗洪自然灾害面前显得那么柔弱,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要有好的素质,好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疾苦。我们身上肩负健康伟业,也是国家大健康政策的执行者、践行者,我们保证国民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既然做了这一行,患病的老百姓把健康教给你,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所以我们得有担当、有责任,一丝不苟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保证国家爱国民的体魄强盛。
作为母亲,既觉得成功又觉得很不称职
我有一个女儿,我作为母亲很想照料好女儿。但女儿出生时,是我最忙的时候,我想着尽快提高护理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我把陪伴女儿放在了工作之后。当时,我家里离工作单位有30里地,每天需要往返60里骑跨斗车上下班,我根本没时间陪孩子学习。记得有回夏天下班下雨,跨斗车都是水,孩子生病都没及时发现,等送到医院时,被医生训斥,在晚来半个小时孩子就没命了。
可以说,女儿为我付出了很多。四年级的时候她做了书签,说“你不是称职的妈妈,你是我知心的朋友”。在别的妈妈给孩子关爱照顾时,我没有。我女儿19岁出国,如今20多年,她也已经有2个女儿。当她有第一女儿时,我说你送回来,我给带。我女儿却说,我要给孩子全部的母爱;我女儿生第二个孩子时,我又说,你送回来,我给带,我女儿说:“妈你没体会到,我照顾孩子,我在享受做女人的全部过程”,这让我很愧疚,在这一点上,我确实是不称职的。
我没有时间给我女儿那么多爱。但我给女儿自我成长的空间,锻炼她自立,磨练她意志,也是别的妈妈给不了的,在这一点上我又觉得自己成功了。出国前,我对女儿说,你出去,我想你成人、成才,希望你能把好的品质,教育方法,用到孩子身上。所以母亲节到来,我也想对有两个孩子的女儿说,在努力工作时兼顾身体,教育好女儿。爱是多方面的,我们传承好中华民族的美德,做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