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盘锦|盘锦夏俗)
今天立夏。我和朋友们说说盘锦的那些夏俗。
盘锦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潮湿炎热,衍生了许多消暑习惯。过去,普通人多穿用青、蓝、黑、灰等色家织土布缝制成的单层对襟褂子,伏天穿无领无袖的布衫衩儿,下身则穿短裤或卷起裤角的大裆裤。有的腰系土布腰带,上插烟袋杆。雨天光脚,头顶草帽或身披蓑衣。女子也是色彩单调的单衣单裤。有钱人则穿绸戴缎,穿西裤。富家女子和官衙职员还有穿旗袍和裙子的,女学生穿 “信合成”“万顺长”“双盛兴”等店铺销售的外国货,尤其是日本货增多,所以以混纺布、更生布、麻线布做夏装的又渐多了。
如果说吃的,大米、白面和鱼肉蛋属于富人和衙门官员的家庭专利。伪满洲国时期,普通人想吃大米、白面却是极难的,因为当局曾宣布平民不准吃大米、白面,否则视为经济犯。普通人的主食是高梁米、苞米粥、小米、稗米,副食是黄瓜、豆角、土豆、茄子等园子菜和野菜。其中很多人家都将煮熟的高梁米捞到凉水中泡上再吃,这样吃清凉爽口,而且可以解决夏季汗水流失多的问题。另外,常吃的野菜主要有苣荬菜、压花苗、小根蒜、婆婆丁等,这些野菜清热败火,人们多蘸地产的卤虾酱、大酱食之,是佐食佳品。
最解渴的是什么呢?1935年,刘连会在田庄台建40平方米冰窖,夏季出售冰块和冰锉(冰屑加糖)。到1940年,又有李天等七人在田庄台开冰果店,置有日本1.5万大卡冷冻机械,日本冰棍万支,批发给小贩走街串屯叫卖。“吃田庄台冰棍”一时成为时髦事。
过去,即使天气再炎热,普通人出行也多是步行或乘坐大马车。只有部分衙门官员或豪绅、太太、小姐出行,才有条件乘坐有篷的骡马轿车。这样的“老爷车”车篷涂着深颜色,为防雨和防晒。当时,出行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还要属铁运和水运了。1900年通车的沟营铁路,起点沟帮子,终点是营口河北,全长90多公里,途中设胡家、双台子、大洼、台子前等车站,沟通关内外;水路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大辽河航段营口至田庄台间经营的机动小火轮,每天早午各对发船只,客流量达数百人次……这些交通工具虽时髦,乘坐起来便捷、避暑,可高昂的票价还是让太多的穷苦人可望不可及......
朋友们,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作者:佟伟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出版地域文化散文集《云飞鹤翔的地方》,参与编撰《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盘锦地域文化简明读本》。
监 制:赵 菲
后期混音:王 悦
联合出品:市融媒体中心、市文联、市作家协会、
市摄影家协会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 陈海洋 尹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