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宁工匠”李桂库——辽河油田里的聚宝库)
李桂库,男,1968年生人,中共党员,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
在盘锦辽河油田,一提起李桂库,没有不树大拇哥的——主意多,发明多,收藏多,中石油集团系统内绝对红人、名人。
李桂库的头衔有很多,辽河油田辽河工程技术处试油大队职工,“辽宁工匠”、辽宁省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国家级李桂库井下作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兼李桂库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还是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1990年从部队退伍转业来到辽河油田,成为一名作业工,李桂库近30年一直以油井为伴。在外人看来,作业工是石油行业最脏最累最没技术含量,最不招人待见的工种,李桂库硬是做出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绩。
从业29年解决的大小修井疑难问题就有160多项,提出合理化建议86项,完成科研成果18项,获得国家级专利24项。他的发明专利,不仅在辽河油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集团公司也是普遍的推广和使用。
工人在施工中有时需要锯抽油杆,锯一根要十多分钟,还有安全隐患,他就通过半年的研究,发明了便携式抽油杆剪切器,剪一根杆只用11秒。这个小发明获得集团公司“五新五小”优秀成果奖。
带压作业油管堵塞器不能实现多级一次封堵的问题,他连续三个月,像魔怔了似的反复分析、验证,直到找出问题根源,李桂库坦言,非科班出身的他,在22岁分配到辽河油田之前,从未与石油行业打过交道,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但在部队那四年历练的不怕苦,不服输那股劲,一直鞭策他走到今天。
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李桂库又牵头建立了包括管类落物、杆类绳缆类落物、封堵类落物等300余件“藏品”的井下落物博物馆。他希望能把这些年积累的一些技术经验甚至于“藏品”都尽可能的分享给作业兄弟,为油田尽可能多的培养作业人才。
如今的李桂库已经实现由“技能型人才”向“专家型人才”的跨越,做课件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化,就在采访当天晚上,李桂库又奔赴大庆油田,进行为期一周的技术交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