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盘锦|城区的平房部落)
奔流不息的辽河在盘锦城中穿过,把城市分隔成南、北两个区。调到这座城市工作后,我一直居住在南区,一位居住在北区的老同学多次邀请我到老城区去“体验一下那里的俗世生活”,禁不住他的怂恿,从去年的暮春到仲夏,我和老伴儿断断续续地在老同学家里小住了一月有余。
老同学的家住在毗邻辽河右岸大堤一个小区的六楼,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浩浩汤汤的辽河水似从脚下流过,河两岸参差嵯峨的现代化建筑,绿树成荫的一条条林带,披红叠翠的湿地公园尽收眼底。出小区有一条南行的小路,走出二百米左右就是辽河大堤,清晨和傍晚,我都要在大堤上或是堤下的湿地公园里徜徉个把小时。几天过后,大堤下一处不成格局的“平房区”引起了我的注意。
“平房区”紧邻堤下,房屋高矮不等,样式各异,有尖顶,有“北京平”,也有用土坯、红砖、油毡纸搭建的简易房,足有一百多户人家。平日里,由于这片平房被不远处闹市区的高楼大墙遮住,不为外人知晓。横七竖八的小巷,道路凸凹不平,却打扫得清新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有绿树鲜花,还有的种几垄应季的瓜果蔬菜。小巷两旁有饭店、理发店、缝纫店、超市等,在这里居住的多是做各种小生意的人。每天天刚放亮,他们就三三两两地骑着“倒骑驴”,有的卖早点,有的去贩蔬菜,有的外出打工。夏日的傍晚,则三五人凑到一起下象棋,打扑克,或是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天南地北闲聊神侃,周遭河风习习,送来阵阵清明芬芳的气息。
老同学说:“你可别小瞧了那片‘平房部落’,四十多年前,那可是人们求之不得的好地角儿呢!”
四十多年前,那片“平房部落”曾是老地区机关干部的家属宿舍,机关干部每户分得三、两间住房,月租金不足两元钱。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平房区的居民多是外来打工人员。别看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可是特别抱团儿,一家有了难处就是大家的难处;一家有了喜事大家共同分享。社区为了加强管理,在平房区成立了个居民组,居民组长外号“李老干”,这可是个传奇人物呢。
每天吃完早饭,居民组长“李老干”都要在这平房区里转悠两圈儿,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装在心里。需要帮忙的,就找人说个话;有个小摩擦就当面说和;亲属间有了矛盾就得去“和稀泥”…… “李老干”拉着我走到院内一个宣传板前,上面挂着多个奖牌,社会治安、环境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还都是市、区的先进典型呢……
我和老同学徜徉在整洁清爽的巷道上。这里的街道、房屋和这里的人让我既熟悉又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岁月的尘埃中漫上心头。“平房部落”里人家的生活,让我感到世间的真情、真爱依然像金子般默默固守在喧嚣的世间,倔强地闪着光。
▎作者:王本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顾问,一级作家。曾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先后有《芳草青青》、《心灵的憩园》、《云水情怀》、《感悟苍茫》、《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因此而美丽》等文集出版。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散文选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
监 制:赵 菲
后期混音:王 悦
联合出品:市融媒体中心、市文联、市作家协会、
市摄影家协会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 陈海洋 尹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