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盘锦|爱上盘锦)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一个人,还有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初来盘锦那年,我38岁,既不青春年少,又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人。8年的时节如流,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没有前因,更无关风月。
初来盘锦,我任职于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尽管来之前,我做了数次攻略,了解盘锦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和风土人情,但到了辽河口,我还是被那浓重的辽西口音震惊了,略带儿化的卷舌和微微上扬的尾音,我怎么也没听出来是对我的欢迎还是嫌弃?时间久了,我发现这就是辽河口的地域特色。辽河口人热情质朴,粗犷豪放,用他们大苇荡般宽广的胸怀温暖包容着我这个异乡人,让我慢慢地融入。渐渐地,我爱上了这片辽河入海的地方。
春寒料峭的时候,同事们带我去渤海岸边,透过望远镜我看到了憨态可掬的斑海豹成群结队地在冰水河面上游走,原来这里是斑海豹的繁育基地,这些海上精灵们每年冬季都来这里欢度蜜月、生儿育女。难怪这里被称为湿地之都,生态盘锦呢。
夏天来了,芦苇“窜”出了两米多高,一望无际的大苇荡绿茫茫一片。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草原,同样是绿色,同样的无边无际,而苇荡是有起伏、灵动的,再加上辽河水的点睛之笔,越发显得它的气势磅礴!
秋天是盘锦最美的季节。大地织锦,蟹稻飘香,红海滩仿佛是上帝遗落在人间的一抹深红。夕阳西下,渔歌唱晚,辽河水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泛着粼粼金光,一群白色的鸥鸟直冲云霄,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时,我在经济区分管招商工作,带领客商考察湿地环境是我的主要任务之一。每天行走在如诗如画、苇绿滩红中,每天在客商们对盘锦赞不绝口中,做为一名新的盘锦人,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到了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到处是白茫茫一片。黄色的芦苇在寒风中伫立着、摇曳着,等待着春天,同时也拉开了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的序幕。
如果说盘锦打动我的仅仅是它的美丽,那就错了。盘锦的美食也别具特色,享誉全国的盘锦大米、飘香四溢的中华绒螯蟹,还有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文蛤、河刀鱼、蟹黄豆腐以及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蒲笋。盘锦还承办过中国技能大赛烹饪及餐厅服务技能总决赛,助推了盘锦美食业的发展。
盘锦是一座移民城市。辽河油田大会战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支持盘锦的开发建设,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了盘锦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今,“书香盘锦”则是这座城市它的一张新名片,中国书法城、广厦艺术街、辽河美术馆、辽河碑林、沉香文化小镇的成功打造,艺术和浪漫的气息充盈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好看的皮囊成千上万,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它的魂。盘锦的魂来自于它良好的基因,来自于历史文化的传承积淀,来自于它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和魄力!
辽东湾新区的崛起,港产城校的联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无不彰显了盘锦这座资源型城市在华丽转身中焕发的蓬勃生机,而全市“双招双引”中涌现的“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与沙特阿美签署的100亿美元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这一切都是盘锦人向上争,对外招,拼命干的成果!
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一群人!还有这座城市的灵魂!
▎作者:何玉华
吉林白城人,2012年来盘锦工作至今,曾任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现任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后期混音:王 悦
联合出品:市融媒体中心、市文联、市作家协会、
市摄影家协会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 陈海洋 尹咪啦 胡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