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盘锦|回味盘锦年之美)
在我国众多民间习俗之中,过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无论在哪个时代,贫穷还是富裕,家家户户都要把年过得红红火火、和和美美,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丢程序。对盘锦人来说,过年的每道程序都体现了“美美不同、美美与共”的审美趣味。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回味盘锦人过年的那些程序都美在哪儿......
穿衣,体现了见新见美。盘锦这嘎达地处东北,承袭了北方满汉的传统风土人情和习俗,淳朴厚重。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过年的色彩以大红为主色调,寓意红火隆重。一家老小的穿戴应该见新,即使不裁剪缝制新外套,也要换洗一套新衣。若是本命年,三十儿晚上必须换上红色的内衣和袜子。服饰的材质和款式取决于生活水平,大多数人家以物美价廉为优选。小小子儿可不管那些,啥都行;可小丫头儿都要讲究款式花色,大年初一拜年时以崭新漂亮的形象出现在亲戚朋友面前才有面子。
饮食,体现了美美不同。吃好,可是盘锦人过年的头等大事儿,除了要好吃,吃里面还承载了审美和祈福。家家户户不单单是大块儿吃肉、大碗儿喝酒,也会考虑煎炒烹炸色香味俱全,讲究的人家会请大厨到家掌勺,那席面看着就是艺术品。盘锦人对吃好喝好的要求在过年时体现的最充分。以最“奢华”的年夜饭拉开序幕,随后每天都有关于吃的老讲究。菜肴美主要体现在食品雕刻、面食制作、摆盘、点缀等。讲究的人家要把剪出来的红福字浮盖在菜肴上,开席前,由家中尊者挑下后,方可动筷子开吃;除夕前要蒸一天的馒头、豆包,出笼放凉,入缸冷藏,要吃到正月十五。馒头、豆包、发糕寓意“发发有起色”,有心人还要把这些面食制成动物,花卉的形状,点上色彩增加视觉美感;年夜饭的饺子要包成麦穗,葵花的形状,事先将一颗枣儿或花生或糖块儿或一枚硬币藏入馅中,吃到了就会有一年的好运气。
住行,体现了美美与共。盘锦人过年前要把房子内外打扮一新,糊蓬贴年画,年画基本都是娃娃抱大红鱼,寓意“连年有余”、“吉庆有余”;要挂灯笼、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门笺。要切记的是“福”字不能倒贴,只有水缸、垃圾箱上才能倒着贴。春联的上下联也不能贴错,出了正月还要把春联揭下来扔了,表示年过完了。
朋友们,今天是大年初五,盘锦地区有“破五”的习俗,家家户户要迎财神、包饺子,饺子边儿要捏得紧一些,寓意新的一年圆满和谐运气好。
征集作品 全飘红
【读盘锦】征集作品全飘红!随着【读盘锦】越来越红,征集作品也全飘红。普通市民、专业作家、离退休干部、小学生、域外文学爱好者等纷纷投稿,有的市民给工作人员打电话推荐自己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盘锦相关作品、还有的推荐亲属朋友的作品、还有的送来了自己的新出版的作品集……这些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纪实等各种体裁,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多种内容。红滩绿苇、河蟹大米、苇编技艺、自然与鸟、温泉小镇……辽河口文化、经济发展、老区变迁、文明新风、好人事迹……真可谓“一花独放先至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文章作者:郝国平 ▎漫 画:郝国平
辽宁美协综合画种艺委会委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漫画创作并发表作品,已在国内外参展发表6000余幅,获各种奖300余幅,举办个人画展6次,出版作品集6本,创作并发行明信片多套。
▎对 联:夏 华(撰) 马秉枢(书)
马秉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子曰诗社社员,市文联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市书画院院长,政协盘锦市第五、六、八届常委。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2001年全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书法“铜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铜奖”,2000年全国书家新作展“铜奖”等,多次获辽宁省书法展“一等奖”,2002年被辽宁省文联评为“辽宁文艺之星”。
监 制:赵 菲
后期混音:王 悦
联合出品:市融媒体中心、市文联、市作家协会、
市摄影家协会
编 辑:孙洪霞 朱晓伟 陈海洋 尹咪啦 胡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