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收(song)了多少?“压岁钱妈妈帮你存”世纪大谎言又要上演!)
对于中国人来说
人情消费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支出
而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压岁钱
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
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希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压岁钱的“行情”也一路看涨
最近“全国压岁钱地图”上了热搜
是某APP根据其记账数据统计的数据
这份压岁钱地图显示:
浙江3100元
北京2900元
上海1600元
江苏1000元
河北800元
黑龙江500元
咱们辽宁也是500元
其中,福建和广东特别引人注目!
福建莆田以12000元冠绝全国
广东则以50元垫底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如此之大
小编仔细一看
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
最幸(凄)福(惨)
调查显示
近7成受访者表示春节会给长辈红包
其中26.81%的人给长辈的红包是春节最大支出
“80后”这一比例甚至达到32.28%
“85后”承担了最重的压岁钱负担,超99%需要发压岁钱,一半人超2000元
别人家的孩子成群成群的
若是自己不生
这个时候最头疼
收到的人呢
怎么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是不是像小时候妈妈对你一样?
用各种“骗术”拿走“保管”了?
其实,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压岁钱类似礼品,其性质属于赠予。长辈给未成年人的压岁钱,应当认定该赠予物为孩子的个人财产。
虽然父母是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可以替孩子保管压岁钱。但家长不能霸占和私自挪用,法律明确父母除为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孩子的财产。
所以,替孩子保管压岁钱时,家长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清楚:收上来只是为其保管而非没收,钱还是归他们支配和使用的。
下面这些套路
哪些你曾经中过枪?
你认为最高级的是哪一招?
妈妈带你上街买好吃的,人多,我帮你拿。
你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给压岁钱了。
我先帮你保管一下,但是不收你保管费,等你要用再问我要......
过完年给你......
帮你存银行,要的话再给你,哪个孩子压岁钱不是先给家长拿着的?
开学正好帮你交学费。……
其实,每年的压岁钱
都是一次提升孩子理财能力的机会
或花或存,怎么花,花多少
都能够让孩子从中受到财商的教育
设一个银行账户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学龄,家长不妨带着孩子去银行开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银行账户。可以使得孩子意识到,这些钱是属于自己的,可以支配。未来,当孩子想要花钱的时候,只要征得你的同意,就可以使用这些钱。同时,未来孩子要继续存钱的时候,父母也应当鼓励和支持。
让孩子明白取舍
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账户,很多理财上的道理就可以讲授,甚至是不言自明了。以前,孩子买东西都是花费家长的钱,孩子对于钱的数量其实是没有概念。当孩子要从自己的账户花钱,会明白不可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会渐渐明白量入为出。
定计划
懂得存钱,更要懂得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地花钱。不把钱花超了只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把钱花在哪才更是家长应该关心的教育问题。每一项金钱花费的背后,都是家长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或买玩具,或买书,或给家长买礼物——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别人,从物质满足到精神丰收,用实打实的消费行为带来的理念植入,远比空洞的书本说教有效的多。
建立账本
理财要从点滴做起。这个春节后,家长不妨给孩子建一个理财账本,让孩子把日常的花费记录下来,比如购买玩具、零食、书费、文具等等,培养他自我管理和自立的意识。现在的一些手机app也支持记账功能,还能对花费进行分类,了解花费的比例和趋势,家长也可以根据账目及时地进行监督和指导。
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机会
更何况是压岁钱
每年一次过时不候的黄金机会
聪明的爸爸妈妈
快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的财商起飞吧!
素材来源:光明网、央视少儿、父母学习课堂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编辑 王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