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 | 秸秆变现不是神话)
过去
水稻收获季节过后
作为农副产品
秸秆的处理
是一件让农民头疼的事儿
现在
清水镇的农民再也不必
为田间的秸杆发愁了
“清水模式”让秸秆变成了
肥料、饲料和原料
变废为宝能卖钱
农民收入增加了
农村环境更美了
隆冬时节,走进清水镇的田间地头,一台台秸秆压块机正在沃野中驰骋作业,大包大包的秸秆经过压块,变成了2×1米见方的草块,伴着隆隆机声从传送带上“流淌”出来。
近年来,大洼区清水镇以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完善政策、拓宽渠道等举措,促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
秸秆当“杠杆”,清水镇通过织密价值链,不仅让农民变身秸秆经纪人,更成为秸秆制品的有效消费者——这,就是清水镇通过几年的摸索打造的秸秆循环利用“清水模式”,也是近年来大洼涌现出的诸多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之一。此项工作自1月份开始,预计春节前结束,高峰期8台机器同时作业,所有稻草块经过加工转化用于畜禽养殖、果树种植等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蓝天沃土”需要秸秆的无害化处理。大洼区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有效引导秸秆离田、还田,拉长补齐了农业产业链,变废为宝,增加了农民收入,净化了农村环境,形成了具有大洼特色的秸秆资源利用模式。
监 制:赵宏志 王若成
主 编:武兴旺
责 编:王兴鹏 文 字:赵江华 杨 兰
校 对:冯克海 美 编:梁 媛 王 天
出 品: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