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盘锦 |踏浪踩蛤蛤蜊岗)
踏浪踩蛤蛤蜊岗
“踏浪踩蛤”,单是从字面上看,就已经有了无限量的风情,实际上,那也的确是浪漫的、风情的行程,如果同行者还恰好是你很爱、很爱的那个人,这件事就更加的美妙了。
“踏浪踩蛤”要去蛤蜊岗。
蛤蜊岗是辽东湾的一处海滩,在二界沟附近。那是一处奇妙的海滩,涨潮时,水深丈余;落潮时,滩平如镜。而那滩里,自古就以盛产蛤蜊而著称于世,至今依然如此。蛤蜊岗是辽东湾的一块宝,博得了历时悠久的“渤海金滩”的美誉。
抵达蛤蜊岗需要乘船,趁落潮的时候顺流出发。有经验的渔民会把时间掐算得刚刚好,以至于当你赶到那儿的时候,海潮也刚好退去,露出若隐若现的海滩,滩上则是若隐若现的蛤蜊。你就可以尽兴地踩蛤蜊了。
蛤蜊的学名“文蛤”,沿海地带大多都有产出,并不罕见。人们早年用来护手的蛤蜊油,就是用蛤蜊壳来盛装的,由此可以想见这东西在中国曾是多么富足。不过蛤蜊岗的蛤蜊实非其他产区的可相提并论,其品质早在清朝之际就已经得到印证,据说曾被乾隆皇帝御批为“天下第一鲜”,“渤海金滩”之誉即始自当年。
蛤蜊都藏在沙滩里,人们习惯于赤脚去踩,一踩一个,于是就叫“踩蛤蜊”了。这实在是很好玩的一种体验,滩上残留的海水抚着你的双脚,偶尔还会带动些流沙,流过你的每个趾脚丫,痒痒的,又滑滑的。你把自己的脚印一个个排开去,若感觉脚下遇到了硬硬的小东西,尽管蹲下来、拿手去摸,那就是蛤蜊了,一摸一个准儿。你要是能偶尔滑一跤那就更好了,那就会压出一大片蛤蜊来,全身都弄湿了也是很值得的。
你的另一只手肯定要提个塑料袋的,摸来蛤蜊就装进取,直到装满。不过,这都是我们作为游人的玩法。渔民通常会带着一条长长的大袋子过来,网衣缝制的那种,袋口穿绳,绳子挂到一只脚的脚脖子上,拖着它在沙滩上滑行,这比手提或肩扛省力得多,尤其会把两只手都腾出来,以便划拉出更多的蛤蜊。
在蛤蜊岗踩蛤蜊,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当海潮再次上涨时,就必得乘船返航。潮涨时,船长会高声呼唤的,这时候,千万不能纵容自己的小贪心来耽误时间,一定要狠下心来,舍下那些密集的蛤蜊,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到船上去。否则,潮来只是眨眼间的事,现跑是来不及的……这样的事故曾多次发生过。
蛤蜊岗从潮落到潮涨,通常不超过3个小时。
早些年,渔民在这紧凑的3个小时当中,一个人就能鼓捣出千八百斤的蛤蜊来。二界沟也就有了这样一句俗语——“蛤蜊皮子不扎脚”,意思是满街满巷都是蛤蜊皮子,碎了又添新的,新的又被碾碎,人们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它扎脚硌脚了。
时下,蛤蜊岗的产量则差得多了,远没有那么厚密了。不过在二界沟的西大沟边上,也仍能看到一层层碎掉的贝壳,其中有多少是出自蛤蜊岗的蛤蜊壳则不可而知了。
老渔民还说,早些年蛤蜊岗上不单有蛤蜊,还有蛏子、白蚬子、毛蚶子、海螺、扇贝等多种贝类,只是现在也很少见了。若你运气好,或许能撞见。请特别留意一种状似小人儿的蛏子,二界沟人把它俗称为“小人儿蛏”,说是多少年都没有见到了,若能捧回来一些,哪怕是一枚,那些老渔民们都会深为振奋的,他们儿时都曾拿它当饭吃。
蛤蜊最寻常的吃法是水煮,忌煮过火,见微微开口就刚刚好。盘锦人还常以它来煮热汤面,连壳带肉的一起放入汤锅里,再切点大块的西葫芦放进去一起煮,很美味。不过那面不能是挂面,一定是手擀面,要有一定硬度,还要切得够细。
复杂点的吃法是剔肉做馅,包包子。福德汇的蛤肉水馅包好吃得不得了,只是不大好从笼屉挟到碗碟里来,它们的面皮是那么薄而细软,又裹着饱满的热汤,稍有不慎就会漏掉。有聪明人就想了个办法,先用吸管把那汤喝掉,然后再专心对付蛤肉的馅儿。
给蛤蜊剔肉是一项技术活,技术好的出肉多,技术孬的就有点可惜。二界沟渔民家里以及盘锦各大饭店的厨房,都有剔肉的专用工具,好像叫“蛤刀”,很简易一种铁制用具,有着特别的弧度。拿蛤刀把蛤蜊壳翘开,再探进去一旋,蛤肉就剔出来了。这么剔肉的时候,蛤蜊壳里会有一种汤水流出来,乳白色的,有一定稠度,早年间,田庄台人把这种汤水俗称为“蛤蜊尿”,名字虽俗,却是人人都会拿盆碗将其一滴滴地接了,不舍得浪费一点儿,留着做老汤用,炒菜时稍稍加入一勺,就能提鲜十分。现在的人们还接不接了?还真不曾问过。
剔出来的蛤肉也可以用来炒菜,“文蛤手撕茄子”就是一道名菜,也是出自福德汇的厨房,目前已成为辽河口渔家菜的代表菜品之一。
还有一种更美味的吃法是用蛤蜊熬汤。这是福德汇铁板烧里的一项内容,通常是一场盛宴的收尾汤品。拿一张锡纸把蛤蜊兜起,加点清水进去,包裹严密,放在炽热的铁板上烤煮一会儿。待拆开锡纸,就会见那大个儿的蛤蜊已个个开口,蛤肉在蛤壳里悠悠打颤,乳白色的蛤汤也已是鲜香四溢。
早年用蛤蜊油的时候,并不曾吃过蛤蜊肉;时下蛤蜊肉常吃了,却已不见了蛤蜊油。收拾出几枚蛤蜊壳撂在桌案上,还搭配上一只玻璃沙漏。时光,就是这么悄悄地溜走的……
▎作者:杨春风
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出版了《红海滩》《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辽宁地理文化》《情系大地肖作福》《印象盘锦》《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盘锦文化丛书之一:湿地风》《盘锦事情——辽河口湿地的城市印象》等十余部著作,其中《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连续获评第七届、第八届辽宁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