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悄然来袭,阜新市太平区以前瞻的眼光和务实的行动,将银发经济纳入全区发展的重要蓝图。如今,这里的老年人正享受着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幸福蜕变,昔日的“夕阳事业”已蝶变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蜕变升级:养老服务体系焕新颜
“以前住的养老院又小又旧,现在搬进新园区,看病、活动、吃饭全不愁,住着比家里还舒心!”在太平区养老产业园,78岁的张大爷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
机构全面改造优化实现质效双升。今年5月以来,太平区以消防改造为契机,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关停并转”,7家低水平机构被淘汰,养老机构从19家精简至12家,床位数从1778张优化至773张。看似“做减法”的背后,是质的飞跃——入住率从35%跃升至60%,小型养老机构更是达到90%以上,实现了“消防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效能”三提升,“安全隐患、散乱机构数量”双下降。
“1+8+N”养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以占地7万平方米的养老产业园为核心,8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辐射出康养、医养、乐养、居养等N种特色模式。园区内已建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养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共5座,总投资超4500万元,更有一座包含老年大学、康复中心、惠民食堂的养老综合体正在筹建,将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维融合:解锁幸福养老新体验
医养融合守护健康。“不用出园区就能看病,护士每天上门量血压,这样的日子太安心了。”失能老人李奶奶的感受,正是太平区“医养结合”的生动写照。在润颐年老年养护中心,与辽健集团阜矿城南医院的深度合作,让“看病不出区”成为现实;7座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家庭医生办公室、康复机构随时待命,中医理疗、慢病管理等服务触手可及。
康养筑基调养身心。“早上在步道散散步,下午去做个理疗,浑身都舒坦!”太平区养老产业园刘大妈赞不绝口。为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园区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不仅有专业营养师定制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方案,保证每日膳食营养均衡,还开设了太极、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课程,以及针对关节保养、心肺功能改善的康复训练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上门开展健康讲座,切实达成“养身”与“养心”的双向赋能。
乐养添彩丰富精神。不止于健康保障,太平区更懂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养老产业园内的老年大学分校里,书法课上墨香袅袅,舞蹈室里舞姿翩翩;社区里,“低龄助高龄”的互助队伍活跃在楼栋间,老年志愿服务队成了社区治理的“好帮手”;依托本地景区和冰雪、温泉资源,旅居养老正让老人们在山水间乐享晚年。
优养暖心提升品质。“一顿热乎饭,解决大问题!”这是太平区3个社区食堂的真实口碑。今年内,还将有4个食堂开放,其中农村孝善食堂将破解农村养老难题,预计年惠及老年人6万人次。而在服务品质上,“普惠+高端”并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预留20%床位,110张床位专门接收特困、低保等特殊群体。
智养赋能便捷服务。智慧养老的脚步也在加快。智能穿戴设备与24小时人工值守结合,科技赋能让服务更精准。太平区养老服务综合智慧消防平台即将于9月末上线,整合医疗、家政、餐饮等资源,实现“老人下单、机构承接”的便捷服务,让科技真正为养老“加分”。
多方合力: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
三级网格提供精准服务。从“养老管家”进社区提供个性化方案,到助餐、助浴、助洁等居家上门服务的逐步铺开,太平区正在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红色引领养老服务新动能。坚持党建引领助推养老发展,“党建+养老”品牌熠熠生辉。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探访陪伴”活动,孝亲敬老的风尚浸润人心。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维护老人权益;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大赛,则为行业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如今的太平区,正以“让每一位老人享有尊严晚年”为目标,在银发经济的赛道上稳步前行。这里的故事,是无数老年人幸福笑脸的集合,更是太平区用心用情书写的“养老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