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尾还要赔钱?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近日,阜新市彰武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创新采用现场“模拟庭审”方式,成功执结一起因被执行人强烈抵触而陷入僵局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
案件经过:
2023年4月,刘某驾驶重型自卸货车追尾孙某驾驶的重型半挂货车。经彰武县交警部门认定,刘某负主要责任,而孙某因车辆尾部未贴反光标识且灯光不合格,需承担次要责任。后经彰武县法院一审裁判、市中院二审维持,判决刘某、孙某分别按照事故责任比例70%、30%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然而,判决生效后,孙某始终无法接受"被追尾还要赔钱"的结果,拒不履行赔偿义务。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干警多次上门沟通,均遭到孙某夫妇的强烈抵触。"这就是错案!你们欺负我们外地人!"2025年2月第一次上门时,孙某情绪激动地表达着不满。
2025年4月,执行干警第二次上门时,孙某避而不见,只在电话中敷衍道:"我在外面挣钱呢,挣够了就赔。"此后多次电话沟通,孙某始终以同样理由推脱。执行干警意识到,单纯依靠强制手段难以化解矛盾,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当事人的误解。
2025年7月,案件出现转机。当执行干警第三次来到孙某家中时,只有其妻子在家。面对干警,她态度依然强硬:"要钱没有!有本事就拘留他!""好!咱们不争论,让你家人来评评理!"执行干警王琨淇当即提议。在干警的组织下,孙某的亲属和当地村支书被请到现场,就此组织了一场模拟的"村头庭审"。
干警们还原案件事实,详细讲解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审判程序以及拒不履行的后果。从法律规定到事故成因,从判决程序到执行措施,干警们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村支书和亲属们渐渐理解了判决的合理性,纷纷劝解孙某妻子:"法院判得没错,咱们得讲法啊!"
在众人的劝说下,孙某妻子终于解开心结,主动联系丈夫回家履行义务。很快,孙某就将执行款全额缴至法院账户,至此,该起历时数月的执行案件圆满解决。
"执行不是简单的强制,而是要真正化解矛盾。"承办此案的执行干警表示,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法院既要维护法律权威,也要注重方式方法,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据悉,该院执行局近年来积极探索"情、理、法"相融合的执行方式,高效执结了多起执行案件,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案的顺利执结,再一次证明"情、理、法"相融合的执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