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经过:
事情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2000年4月,化石戈村将200亩荒坡发包给赵某,承包期50年。老赵在山上栽下适宜树木,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料了十多年。2017年,村里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把其中111.6亩租给某公司建设光伏电站。光伏板安装后,公司再次施工,移栽的树木未能存活。老赵认为公司超出租赁范围施工,应当对超范围用地和未存活树木进行赔偿。双方协商未果,老赵诉至法院。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再一审、二审后均未支持老赵的诉求。2023年,他不服生效判决申请再审。

调解地点选在了纠纷山头。老赵早早到场,双手紧握放在膝盖上。某公司代表西装革履,表情严肃。钟爱华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是想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三十万,一分不能少。"老赵态度坚决。公司代表强硬回应:"老赵,您这是狮子大开口。我们有专业评估,未超面积占用土地不同意赔偿。"
她拿出计算器边按边说:"按当地林木补偿标准,加上几年预期收益损失,合理补偿应在四万到五万之间。"公司代表商议后表示:"最多三万五。"老赵低头不语,粗糙的手指绞在一起。钟爱华轻声说:"赵大叔,法律讲证据。您的心情我理解,但咱们也得实际点儿。"
老人抬起头,眼含泪光:"钟法官,我不是贪钱...那些树,我当孩子一样养了十几年,又打了这么多年官司,我心里难受..."现场顿时安静。公司代表清了清嗓子:"赵大叔,我们可以再加五千,四万整。诉讼费我们出。"经过长时间沉默,老赵缓缓点头。

曾经的荒山如今成了"聚宝盆"。老赵拿到补偿款时说:"法官把理儿说透了,我这心气也就顺了,日子还得往前奔。"村干部感慨:"光伏项目是村集体的钱袋子,但村民合法权益更不能含糊。"
锦旗背后,彰显着基层法官的为民情怀。面对土地纠纷这样的难题,法院既守住法律底线,又通过调解化解矛盾,让"阳光司法"真正照进老百姓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