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呼朋引伴去乡村旅游,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走进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双城子村,虽然炙热的阳光“遮蔽”了乡村斑斓的色彩,但干净的道路、整齐的农舍,让整个小村庄娴静和舒适。
曾几何时,很多村民记忆深刻:是一脚踩下去能拔出半只鞋的泥巴路,是乱丢乱扔的垃圾堆,是畜禽粪污臭气难闻......如今,这样的景象早已不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双城子村开启了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大行动,采取宣传车、广播、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形式,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工作;推广“五指分类法”,推行“一分田”模式,建设两处堆粪场,发放垃圾袋2000个,实现垃圾分类减量;集中整治村内“三边”“六堆”,清理河道和公共区域,有效改善村容村貌。
“我们对交通沿线、村庄小路、田间地头等一些重点区域进行了彻底整治,清垃圾、拆违建、除残垣,还结合‘美丽村庄’建设,在村屯主路两侧栽种鸡心果树、五角枫球等树木500棵;在村屯空地、庭前屋后播撒花卉种子20斤。村里要求村民自行清理‘门前三堆’,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双城子村党支部书记韩秀环介绍道。

为了长期保持干净整洁,双城子村制定了垃圾管理办法、清扫保洁制度,确保无垃圾留存。家家户户配发垃圾桶,村路边隔几十米就放置一个垃圾箱,每20个垃圾箱配套1辆垃圾清运车,大幅提升农村环境清洁度。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该村按照“户集、村收、镇清运”的模式,确保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每月开展村容评比,表彰清洁卫生户、星级文明户,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眼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参与保护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这两年,村里打造“美丽庭院”、改造房屋外立面,无需村干部动员,村民就踊跃报名、投工投劳......
在加大环境整治的同时,双城子村还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建2公里村屯路,让村民出行更便捷。清理1公里河道,维修150米护堤,筑牢防汛安全屏障。粉刷1000余平方米墙面,增设文化活动室,完善图书室和会议室,更新公告栏,为村民打造舒心的活动场所。

“脸面”洗干净了不够,还得“强身健体”。双城子村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行“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经济促发展”融合发展模式,坚持把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结合起来,组建村级劳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民宿等业态,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推动高水平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通过整治乡村环境,双城子村实现了一次次蜕变,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我们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幸福靠山。”韩秀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