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着孝敬爹妈是自家的事,哪想到村里还给戴大红花、发证书!现在不光讲孝道,村里办事讲法治、重德治,网格员管得细,连垃圾咋分类都有人教,这日子过得透亮!”在阜新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庆祝“道德银行”成立两周年的活动现场,刚领完奖的村民姜宝成扶着年迈的母亲,脸上洋溢着自豪。
这份由“德治”浸润、多方共治滋养的乡村新貌,正是阜新市以党建为引领,创新贯通自治、德治、法治、慧治、共治“五治融合”新实践的生动写照——既解近忧“输血”,更谋长远“造血”,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自治强基:小积分撬动大参与
在阜新县卧凤沟乡小新立屯村的“互助养老积分超市”,洗衣液、粮油等物品旁都标着积分值。“帮老人完成一次高龄认证积3分,打扫院子积5分……”网格员刘妍刚刚帮助80岁的周大娘做完认证,熟练的在本上记录着积分。这套积分管理制度在阜新8个试点村推广,明确积分获取规则、兑换标准及公示流程,将无形的乡风文明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的激励。 774名志愿者常态化服务,今年以来仅探访空巢、独居老人就达140人次,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阜新县建设镇双城子村则把村规民约编成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护环境,讲诚信;孝父母,睦相邻……”通过村务公开栏、大喇叭、微信群广泛传播。“过去谁家门前乱堆柴草,村干部磨破嘴皮也不一定好使。”村书记韩秀环指着如今整洁的村道说,“现在网格员一提醒,村民自己就收拾利索了。”这份村民共商的“土规矩”,让公序良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了规范行为、淳化民风的有效载体。
乡村治理,村民是主角。阜新市聚焦于激发居民主体意识,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13个试点村更新修订村规民约,将“爱护公共环境”“诚实守信”等理念转化为具体条款,提升村民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10个村精心设计制作便民卡,有效整合多方服务资源,实现政务服务、生活保障、生产需求“一卡通联”。14个村整合登记70个村委会下设委员会、43个村级组织、23个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基层自治力量,提升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这股源自群众的活力,如同源头活水,为乡村治理注入了不竭动力,夯实了振兴根基。
德治润心:好榜样引领新风尚
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修缮一新的村史馆里,一张红彤彤的“励志奖学金”榜单格外醒目,近三年村里考上本科的17名学子名列其上。“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村书记丁洪磊介绍,“村集体每年拿出部分收入奖励优秀学子,春节还给全村65岁以上老人发‘暖心礼包’。”这份榜单,也成了村里崇文重教、敬老孝亲的乡风标杆。
在阜新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71岁的陈雪飞和几位老伙伴每天清晨都会就拎着水桶、扛着扫帚走上村道,义务浇水、除草、清扫。在村里即将启动的“最美农家”“致富之星”评选中,陈雪飞的名字赫然在列。“别的奖励都不重要,我最在乎的就是那朵大红花!”他边浇水边笑道。正是这份朴素的荣誉感,让志愿精神在更多村民心中生根。
德治是乡村治理的灵魂。阜新市注重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教化、引导、凝聚作用,在各试点村普遍建立“身边好人”“模范村民”等分层分类的选树机制,通过村民推荐、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程序,确保榜样选树公信力,并将精神荣誉与适当物质激励、社会礼遇相结合,让朴素的荣誉感激发持久的前进动力。 孝善、诚信、互助如春风化雨,从精心培育的“盆景”,发展为蔚然成风的文明“风景”,为乡村振兴提供深沉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
法治护航:“三位一体”解纠纷
在阜新县平安地镇莫古土村,由法官、民警、专职调解员组成的专业力量是田间地头的“常客”。不久前,两户村民因耕地边界争执不下,法官和网格员带着卷尺现场丈量确权,矛盾当场化解。
“这两家争了挺长时间,差点动手。”网格员刘景才指着划清界限的地块说,“多亏法官及时到场讲法说理,半天就把疙瘩解开了。程序透明,处理及时,老百姓心服口服。以前靠‘人情调解’,现在就按规矩办!”这种主动排查、提前介入的模式,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法治是乡村善治的压舱石。阜新市将依法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方式,着力构建制度化、体系化的治理路径。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的土地、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创新建立网格员“未诉先办、“阜政通”接诉即办、“吹哨报到”统筹促办的“三位一体”法治体系。同时,推动法治力量下沉,将2599名民辅警、员额法官、人民调解员等专业人员“定岗、定责、定人”编入网格,实现法律服务阵地前移、专业力量直达基层。 这套制度化的治理路径,让法律权威取代“人情”随意,清晰规则取代模糊“惯例”,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慧治赋能:数据跑出高效率
“这个井房破损,已安排维修人员前往处理。”在阜新市涉农民生重点项目监测监管平台上,乡镇水利专员轻点鼠标,调出一眼井房破损的信息向记者介绍。这个阜新市自主研发的平台归集了全市7万多个涉农设施点位,可以监控各项民生工程进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将3万多眼灌溉井数据实时共享至城市“大脑”,在森林防火期,能迅速为消防部门提供最佳应急取水点
在建设镇双城子村,“厚道阜新·心中有你”融合平台则深度应用于民生服务领域。平台构建了“精准识别-分类管理-闭环评估”的智慧帮扶机制,通过热力图直观展示全村329名低保人员、特困人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分布,并为每位困难人员建立个性化电子档案,整合结对帮扶、政策享受、资金救助等全流程信息。“你看,这个王梅(化名)是我们这儿的困难残疾人,她的包保领导是谁,哪些部门给她提供了帮扶,享受了哪些政策,我们随时都能看到!”镇民政助理刘斌指着平台上的一串数据向记者介绍,“过去靠腿跑、靠笔记,难免疏漏,现在数据跑路,服务更精准、更及时,真正能帮到点子上!”
慧治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加速器。阜新市将数据赋能基层治理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通过搭建智慧平台、汇聚海量数据、深化场景应用,让原本沉睡的数据“活”了起来,让基层治理变得可感、可视、可控,推动治理模式从粗放向精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让惠民政策、公共服务能够精准滴灌到“最后一米”。
共治聚力:多方联动助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除了依靠乡村自身力量,更需汇聚八方合力。阜新市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六个你”(找到你、记住你、守护你、陪伴你、温暖你、幸福你)主动服务理念,统筹26家民生部门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政策、资源、服务、人才向乡村一线集聚。阜新县东梁镇东梁村的变迁就是缩影——市科技局土壤特派团为药材种植园“把脉问诊”,市民政局支持的村级养老活动室笑声阵阵,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与村里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以前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部门各干各的,资源分散。现在是大家真正拧成了一股绳!”东梁村村干部崔英峰谈起变化,语气坚定信心满满。
在阜新,“共治”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词。科技局组织无人机、智慧农业培训培养“新农人”;民政局争取福彩公益金升级养老设施;教育局推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妇联引入家政企业拓宽农村妇女增收渠道……26家部门资源向25个试点村倾斜,让“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让分散的资源形成聚焦的“光束”,乡村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澎湃动能。
党建引领举旗定向,自治强基激发活力,德治教化春风化雨,法治保障定分止争,慧治支撑精准高效,共治聚力众志成城。“五治”如同五根强劲的琴弦,在阜新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由基层党组织有力拨动,共同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恢弘交响曲。阜新的乡村,正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奔向产业更强、生态更美、乡风更淳、治理更优、百姓更富的壮阔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