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
3月15日一大早,彰武县五峰镇东南段村就显得很热闹。82栋冷棚里的整地工作稳步进行,准备在半个月后开始移栽西瓜苗。1500亩的大田正在旋地整地,准备进行“一年两茬,麦豆轮作”的小麦播种。
“这是我们村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的第二年,去年是500亩,今年又增加了1500亩,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东南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帅说,“去年的500亩主要是82栋冷棚西瓜、豆角和香菜,年终一算账,参与的农户通过保底收入、年底分红和务工创收,增收45万元左右,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今年的目标呀,力争再增加两倍!”
“确权确股不确地”是咋回事?简单讲,就是将村内部分耕地、闲置地和撂荒地收归村集体。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与村集体签订保底协议,既能享受到土地入股的稳定收入,又能获得年底分红的额外收益,还能以务工方式再增加一部分收入。
东南段村位于彰武县城近郊,现有人口630户、1620人,耕地面积6100亩,人均耕地3.7亩,属于典型的地少人多村。特别是近年来青壮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剩余的劳动力老龄化明显,村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制约。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有效解决“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矛盾,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实际,反复调研,坚持整合资源、破局求进,摸索出了“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发展思路。
2023年底,在彰武县委、县政府和五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东南段村开启“推行土地入股,规模化经营设施农业项目”发展模式,按照“村民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第四村民组61户、136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合作社。村合作社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建设500亩高标准冷棚82栋,初步解决了农民老龄化无能力耕作和耕地碎片化无法大规模机械作业的问题,通过将土地“化零为整”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土地增效、粮食增产、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我们家就是个例子。”东南段村今年60岁的村民刘玉清告诉记者,她家老少三辈六口人,儿子、儿媳进城打工,带着孩子已经住在城里多年。老伴也在城里一家熟食店打工,家里就剩下她和年迈的婆婆。每年种地就成了一个负担。村党支部开始谋划“确权确股不确地”新模式的时候,她全家一致赞成,将承包的22亩地全部入了股。“春天拿‘保底’,秋后得‘分红’,老伴和儿子、儿媳专心上班,我在农忙时还能在合作社里干点儿活儿挣工钱。明摆着的账,咋算都比自己种地强得多呀!”
“今年,我们周边的另外3个村也开始部分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说明这一模式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欢迎。”谈起创新发展思路的初衷,张帅说,2020年初回到村里出任“带头人”之后,就一直在思考着如何破解全村发展面临的难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终于在彰武县多年前实行的“互换并地”“小田变大田”中受到启发,在村民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政策中找到了思路。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逐步壮大,我们正在谋划《东南段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依托城市近郊、柳河岸边的区位优势,稳步发展旅游产业。”张帅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村党支部想把全村空置下来的民房整合起来,力争从“田园小住”“农事体验”入手,寻求全村第三产业的新突破。“乡村振兴的路,特别是我们村未来的发展之路,很长很长,但我们越走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