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每位老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目前,阜新市60周岁及以上老人已达48.5万人,占比27%以上。阜新市已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阜新市人社部门从构建养老保险“三大支柱”、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电子社保卡、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共同发力,不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力求带给“夕阳红”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阜新市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于阜新市民来说,享受更多政策红利,过上更具获得感的晚年生活正在由期冀变为现实。
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为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市人社系统以“全覆盖”为目标,营造强大宣传声势,让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提升社保参保率。截至10月末,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45%,高于省平均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01.47%;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人员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03.26%。“第一支柱”在三大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占比为94.13%。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成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我市从2014年10月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省内实现了“两个率先”——率先启动职业年金归集和完成资金省级上划工作,率先将职业年金发放到位。目前,阜新市职业年金已实现制度运行平稳有序,企(职)业年金共6.47万人参加。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方兴未艾,是阜新市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具体包括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我省已在沈阳和大连先行试点,我市有望于明年跟进实施。
持续优化举措 增强群众获得感
目前,阜新市通过金融机构全面实现养老保险费代缴和养老金代发,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自助缴费。借助金融机构职能,我市养老保险费代缴和养老金代发实现了提质增效。
社会保障卡作为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的载体,具有金融支付、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领取待遇等六大功能。我市自2004年起启动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目前已升级发行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上半年我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常住人口占比103.5%,占比率排名全省第三。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事项。在人社领域95项应用中,我市已实现92项。全市企业新增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入卡率达97.79%,入卡率位列全省第五,有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不断提升服务 跑出便民“加速度”
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为民服务方式,跑出便民服务“加速度”。
聚焦高频养老服务事项,市人社部门创新推出“1+9”服务模式,通过“一次就‘好’、一网就‘行’、一站就‘妥’、一‘键’就查”等9项服务,提升人社服务“就近办”能力,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工作提速30个工作日,3个事项“免申即享”,社会保障卡申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36个事项即时办结,平均提速50%。同时,利用金融机构24小时自助服务厅投放自助设备,方便群众自助办理养老资格认证、养老保险缴费记录查询、社保卡激活等30余项人社服务事项,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和“多点可办”需求,逐步实现“一沉到底”“一卡全通”“一机能办”的目标。通过实施部门联动,持续推动人社、民政、医保等部门信息互通、交流联系、工作衔接,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自助一体机等渠道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满足着老年参保群体多样化的保障需要。
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积累充足的养老金,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让老年人过上新时代幸福养老生活。我市正在沿着这个方向快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