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深入开展,阜新乡村又增添了几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招束沟镇地宫村6000亩坡耕地上,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声,收割机徐徐前行,不一会儿,玉米粒通过出仓口如瀑布般涌入车斗。
村民殷丙锋告诉记者:“以前,大雨经常把农田冲得乱七八糟,田间作业路拖拉机根本开不进去,春播秋收全靠人力畜力,农作物产量偏低。现在好了,土壤条件改善以后,农机能上山了,不仅水土流失大幅减少,每亩地还增产不少。”
阜新水资源匮乏,沙化土地面积和水土流失面积均为全省最严重地区之一。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我市生态治理、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破解“水瓶颈”,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水利局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系统治理,强化水资源保障,加快“水润阜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沙地灌区、水系连通、防洪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为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按照方案,市水利局实施水库清淤工程20座,全面提升调蓄能力,完成水系河库连通工程3处; 加快韩家杖子水库等大型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早落地,最大限度留住天上水,提升水源保障;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系统谋划沙化土地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到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将由目前的67.60%提升至70.04%,到2030年达到74.77%,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12万亩。在彰武县大冷、满堂红等乡镇建设规模适宜的水田,涵养沙化土壤,到2025年,沙地灌区面积将达到8万亩,到2030年,总面积将达到20万亩;河流防洪标准再提高,到2025年,柳河、绕阳河、牤牛河、细河等重点河流主要河段将得到有效治理,到2030年,全市城区河流防洪标准全部达到50至100年一遇,农村重点城镇段防洪标准将达到20年一遇;实施闹德海水库生态补水2530万立方米,实现柳河枯水期不断流。推进细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生态补水口建设,提升日补水能力8万立方米;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实现2.14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市水利局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原则,形成滚动发展格局,规划实施水土保持、沙地灌区、河流治理、水系连通等重点项目5大类21项,项目总投资为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62.64亿元。
为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市水利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实行重点项目专班负责制,强化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合作,与县区协同作战,整体发力,一体推进。全力做好水资源保障、评估论证等业务支撑工作,以“水润阜新”建设为主线,各项工作政策要素向防沙治沙倾斜,全面融入主战场。细化落实项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各阶段建设任务。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坚持两手发力,聚焦攻坚重点难点问题,打破常规,找准突破点,积极主动全方位向上争取资金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用好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加强与央企全方位合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项目规范管理,防范廉政风险,严把招投标、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平。
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源。今年,市水利局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创造性实施细河、绕阳河、养息牧河“三河源”保护工程,修复河道、兴修梯田、治理侵蚀沟、植树种草、打造景观同步展开,治水、治山、治城一体化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一盘棋统筹,让一江碧水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为破解水土流失治理难题提供了全新视野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