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确定细河区玉龙街道园中社区成为全省九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
自那时起,园中社区以“民主立法接地气、人民意愿直通车”为工作目标,探索做好“五道加法”,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科学化、民主化建设,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小巷深处开花结果。
“起步+夯基”
注重打牢工作基础
园中社区在联系点建设初期就坚持把“党的领导、人大指导、发动群众”作为高质量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重点解决好联系点怎么建、为谁建的问题。社区“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题研究联系点经费、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重大事项,腾出7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联系点的活动场所,打造了联系点宣传阵地,引导群众更加了解联系点。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多次到园中社区指导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派专人协助做好联系点建设工作,细河区人大有关专委会和区人大玉龙街道工委多次帮助联系点解决实际困难。
“易学+易懂”
注重宣传教育形式
园中社区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将联系点的概念和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义制作成动漫宣传图片,展示在户外宣传栏内;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制作成宣传板,粘贴在联系点门前的居民楼两侧,让居民群众在走过和路过中就能通俗易懂地学习到习近平法治思想、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社区还通过微信群以及联系点新开辟的“立法直播站”,发布立法征求意见,让民意汇集、民智集中,让法律法规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让居民群众在立法联系工作中广泛参与,并在献言献策中接受法律熏陶,达到宣传与教育同步的效果。
“载体+特色”
注重接地气汇民意
联系点每周一到周五面向社会开放,由信息员定点定时为居民群众现场答疑解惑。联系点还在社区的醒目位置挂置“民意收集箱”,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此外,联系点在辖区内居民家门口设立“立法意见征集流动驿站”,组织信息员开展与居民群众面对面谈心谈话等特色载体活动,真实了解、征求和倾听居民群众对立法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所想所盼,助力及时破解社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
“覆盖+扩展”
注重发挥工作合力
为进一步扩大居民群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度,园中社区不仅收集辖区内的“好声音”,也对社会上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非常关注。基于此,联系点注重信息员聘用工作,积极吸纳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热爱法律的社会各界人士为联系点信息员和联络员,为他们颁发聘用证书和工作牌。作为汇集民意立法声音的“神经末梢”,联系点还向周边社区辐射,保证了反馈意见的广泛性、代表性、科学性。通过广泛收集立法民意,把更多的民意需求传递到立法机关。
“情怀+担当”
注重有温度有力度
联系点工作人员和信息员们各尽所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联系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联系点副主任王锦成是法律爱好者,经常为周边6个社区的居民群众讲解立法知识、宣传法治思想。信息员夏国山是城建系统退休老同志,在《城市更新条例(草案)》征集意见时,为居民讲解有关知识。信息员谢莎是辖区内某药房负责人,借助药房科普机会,征求居民对立法项目的意见建议等。
联系点汇聚民主好声音,“直通车”开出亮丽风景线。园中社区2021年受托承担了省人大常委会5件立法项目和年度立法计划项目的意见征集工作,共收集到641条“原汁原味”的群众声音,占全省总量的37.7%。
园中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主任徐静表示,联系点全员将结合实际、继续探索,守正创新、奋发有为,不断激活联系点的内生动力和外生活力,推进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直通车”持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