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11:21:39 来源: 阜新微报

辽宁
举报
近日,阜蒙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时长军接到东梁镇西五道桥子村齐玉兰老人的电话,称她和老伴儿决定在百年后捐献遗体器官,请县红十字会有时间去家里登记。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时长军等人带着慰问品和老人常用的药,驱车几十公里,来到老人家里,郑重地为他们办理了捐献遗体器官的登记录入手续。农村人讲究入土为安,为什么要捐献遗体?齐玉兰说:“这些年党和政府对我们家非常关心,无以为报,就想起捐献遗体器官来回报社会……”朴素的回答掷地有声,显现出一对老人冲破世俗观念、无私奉献的情怀。 作为一生土里刨食的平凡农民,齐玉兰和老伴儿马玉良都已70多岁。马玉良因患脑血栓需要人照顾,齐玉兰又患有眩晕症和心脏病,生活勉强自理。好在儿子马长河善良、孝顺,对父母照顾有加,加上家里是低保户,政府又给建了新房,日子过得还可以。 但天有不测风云,去年4月末,一向身体健康的儿子马长河因急病突发昏倒,等救护车赶到时,已无生命迹象。正当医生要离开时,齐玉兰猛然拽住医生的手,含泪请求将儿子的遗体捐献出去。医护人员感动地说:“大姨,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能想到这,真是太伟大了!捐献遗体这事儿,我们给您联系!”就这样,他们联系了县红十字会,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捐献自己的遗体并非齐玉兰老人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说,自己享受低保待遇已经很多年了,但她时刻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关怀,可又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知道能做点儿什么作为回报,听别人说可以捐献遗体,就定下了主意。 齐玉兰老两口平时为人正直善良、忠厚老实。因家里条件不好,她们舍不得吃穿,平时能省则省。虽然政府部门在扶贫工作中经常送来生活物资,但老人还是节俭生活,总是说不能因为是不花钱得来的东西就随意浪费。如今,两位老人又提出捐献遗体器官,让身边人都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本文来源: 阜新微报
责任编辑:
郭一博_LN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