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以光锁沙”种植试验进展顺利
打造“光伏+治沙”生态产业大型基地
开栏的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终于迎来这一期盼已久的盛会,欢欣鼓舞、倍感振奋。
十年奋斗,十年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今起,本报开设“喜迎二十大”专栏,报道全市各地区各部门以优异成绩和昂扬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实际行动,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切盼望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
日前,记者在彰武县4处光伏治沙试验区看到,一排排光伏板之间种植的酒高粱、大豆、谷子等作物长势喜人。村民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喜上眉梢,并对“以光锁沙”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彰武县目前共有沙化耕地面积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56%。面对沙尘持续侵蚀耕地的严峻形势,彰武县因地制宜,按照防风治沙、土壤修复、光伏发电、粮食生产及产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方针,破解沙化地区人、地、生态间的矛盾,构建“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人进沙退、绿进沙退。
今年年初,彰武县组织启动“光伏治沙”先行先试工作,分别在冯家镇哈大冷村、后新秋镇烧锅村、章古台镇新窝堡村、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的沙化土地上,建设4个总占地1200余亩的“光伏+生态”试验区,开展了适宜作物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发工作。
试验区共种植酒高粱、大豆、谷子、葵花、杂豆等5种农作物、23个品种,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微喷、移动式喷灌等节水设施,增施腐熟农家肥,实施无人机飞防,开展防虫防病和增加叶面营养等工作,促进试验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在试验区建设工作中,省农科院和彰武县农业中心共同组建技术专家团队,从播种、除草、中耕到试验数据采集等各环节进行现场跟踪指导,积极探讨试验区管理机制,谋划光伏农业长远发展路径,构建“以光锁沙”为主、多种措施有机融合的沙化耕地治理模式。
目前,彰武县已编制完成“辽宁彰武光伏+治沙生态产业大型基地”项目实施方案,第一期50万千瓦治沙光伏项目预计2023年并网。目前,4万千瓦光伏治沙先行先试项目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为构建辽宁光伏治沙大型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