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
说的是一家人一盏灯,
最是温暖闲适的生活光景了。
是啊,
只需有亲人围坐,
只需有暖灯亮着,
便是俗世最平凡最简单的幸福了。
可是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越是在节日,
越要坚守在工作岗位,
我们口中的家,
却成为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他们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愧疚,
化作了勤奋工作的动力,
为节日的平安祥和
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
阜新公安众多岗位中选出了
三个优秀代表,
让我们一起听听,
他们的中秋故事
“看着它们长大,我就高兴!”
彰武县公安局阿尔乡派出所“马背110”
漠上草原,明月寄相思 ,家国同庆,花好月圆时。当人民群众阖家团圆沉浸在欢声笑语的时候,一支骑着高头大马的公安队伍,穿梭在林间小路,守护着辽宁北大门,他们就是彰武县公安局阿尔乡派出所“马背110”。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忠诚与担当,他们用责任,守护着万家平安。
阿尔乡镇地处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线上,这里是辽宁抗击我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南侵的第一道防线,多年来,当地群众治沙造林,“马背110”护林、护草、护路,筑起了一道15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林带,正是这条“绿色长城”,把科尔沁沙地滚滚黄沙成功阻击在辽宁大门之外。中秋佳节,临近防火期,“马背110”队员们放弃了休假,继续加强林区防火防盗采力度,不分昼夜地在林间巡逻,做到严控火源,严防盗采,守护着辖区12万亩防风治沙林茁壮成长。
“跟这片林子过了三十多个中秋节了,只要它们平平安安地好好成长,我就高兴!”老民警袁彪动情地说道。


“有困难您就来找我!”
海州公安分局西山派出所社区民警 赵含
中秋月圆佳节,人月两团圆,但作为基层社区民警,“坚守岗位”成为他们的“代名词”。海州公安分局西山派出所社区民警赵含就是这样。这一年,赵含主动服务辖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及刑满释放人员140余户;通过入户排查、走访解决了群众矛盾纠纷180余起,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共计160余条。赵含常说:“有困难找警察,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实则饱含群众的殷切期待。”从警10年来,赵含始终秉持他朴实的执法为民情怀,凡是群众有需要的地方,总是活跃着他的身影。
前几天,赵含了解到“片里”有一个叫吴某的刑满释放人员,没有固定住所又没上户口,因为时间跨度太长,证明材料分散多地,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别让辖区群众带着愁事儿过中秋!抱着这样的想法,赵含几次往返于彰武和韩家店等地,努力沟通各级办事机关,行程几千公里,终于帮助吴某解决了这个问题。正是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聆听群众心声,细心收集百姓对公安工作的真实评价,努力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让赵含在辖区群众中积累了一致好评,也让警民关系在日常的沟通中愈久弥香。
赵含和妻子都是警务工作人员,且都是外地人,这个中秋节又不能回去陪伴父母,但是他们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人民警察的职责就是确保群众平安,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坚守,守护更多人的平安团圆。


“拼命三郎”
开发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何涛
开发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何涛的老家在外地,工作8年来,他回家的次数总共不到20次,年迈的父母想儿子了,只好自己坐车来看他,但能够真正一家团圆的时间也是很少。
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愧疚是肯定的,但这些事总得有人去干,穿上警服就有一份担当,我的家人也是理解我的。”何涛常年冲锋在工作第一线,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出差办案,是开发区分局有名的“拼命三郎”。2021年,分局侦破一起特大网络贩卖枪支案件,前期侦查及开展收网行动,何涛一直没有休息,“5+2”“白加黑”几乎连轴转,历时4个月的努力该案终于成功告破,等何涛回家后发现自己母亲胳膊缠着绷带,这时他才知道母亲手术的事。那一刻,堂堂七尺男儿的眼里满含泪花,为了家人的这份支持,他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工作。
常年满负荷的工作,使何涛患上心脏病和腰脱等疾病,他常常拖着生病的身体坚守岗位,领导劝他休息,但是他总说,我年轻,挺得住。
今年中秋,何涛依旧选择坚守在岗位上,作为一名年轻警察,何涛选择用一份最朴实的坚守,诠释着警察的责任和担当,用无悔青春铸就忠诚警魂。
中秋佳节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
是祥和,是团圆
但对于公安民警来说
是责任,是平安
群众过节,警察站岗
也许蜀黍们不能陪家人一起过节
但守护平安也是另一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