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
阜新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副主任
齐玮
时值盛夏,细河清波荡漾,荷叶碧绿如洗。漫步在河岸,耳畔总会传来阵阵悠扬的乐曲声。走近后,会看到细河两岸的凉亭里、树荫下、广场上,有很多艺术团队:有的吹拉弹唱、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挥毫泼墨…… 他们用艺术激情演绎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阜新,一座融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魅力之城。那一个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画面,是阜新人民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缩影;那一支支团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阜新百个社会艺术团体(简称“百团”)。

2011年,在阜新市委、市政府“文化兴市”战略引领下,“百团”项目正式启动。作为主要负责人,我和群众艺术馆的同事们每天乐此不疲,忙并快乐着——让更多的“观众”变成“演员”,让更多热爱艺术的人站到全市群众文化的大舞台上,是我们最大的梦想。我们坚信,“百团”必将点燃阜新群众文化振兴的火炬。

“百团”是把分散在全市城乡、社区自发组成的业余艺术表演团队组建起来统筹管理,在全市打造一百支优秀社会艺术表演团队。回想起那段时光,最困扰我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业余艺术团队进行统筹管理,帮助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准,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全市人民面前展示。
为了寻求答案,我和同事们每天下班后就跑去城区几个主要艺术团队的活动点和他们“唠嗑”,并指导编排节目。时机成熟后,我和几个团队的领队提出了打造“百团”的想法。他们痛快地答应说:“齐老师,你就说咋整?我们一定支持你工作。”得到城区几个主要团队的支持后,我们就更有信心开展工作了。先是对社会团队进行发动和宣传,通过“请进艺术馆”为他们举办每周一次的公益大讲堂和“走出去”到他们团队活动地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艺术水准。为了实现“百团”的舞台梦,我们还每年为他们举办全市“百团”文艺节目调演。多年来,“百团”艺术表演水平越发精湛,艺术表演形式也由单一到多元,由过去几个团队联合演出一场晚会到近年来一个团队就可以单独演出一场晚会。“百团”在各类大型晚会上频频亮相,着实火了起来!
一次“百团调演”结束后,一位队员找到我,特别激动地说:“齐老师,特别感谢你们。以前,我们团队演出时也没人来看。现在有了‘百团’,不仅平时有老师指导,演出时还有这么多人来看,我演得特有劲儿!”感动之余,我也很想感谢他们——我们帮助他们圆了“艺术梦”,他们帮我们圆了“百团梦”!

十年来,“百团”队伍延伸到了城市、乡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数万群众走进了“百团”,数十万群众享受着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特别是2018年“百团”荣获了辽宁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称号。我很荣幸见证了“百团”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稚嫩到成熟、从鲜有人知到众所周知,他们为阜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快速成长,被省文化厅评为社会文化优秀人才,获得阜新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阜新市劳动模范、阜新市第七批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经济振兴,需要文化先行。在阜新文化振兴的路程上,我们要打造更多如“百团”一样的惠民项目,为这座“玛瑙城”“篮球城”“温泉城”“赛道城”和“智能城”贡献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