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阜蒙县新民镇的辽宁排山楼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排山楼公司),只见远山近岭一片树木葱茏,花果飘香,阳光轻洒在清澈的人工湖上,闪出粼粼波光,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生态矿山呈现在眼前。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尾矿干堆场和排岩场。近年来,我们坚持矿山开采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实施修复治理工程,如今生态修复区已重现山清水秀的昔日美景,实现了向绿色矿山的华丽转身。未来两年,公司还将进一步投入1700万元研究和实施高陡边帮的生态修复治理。”排山楼公司环保部经理刘文锋感慨地说。
排山楼公司是具有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化高科技黄金矿山企业,近年来,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持续优化矿山企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掘矿山绿色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生态之笔描绘出矿山建设中最动人的色彩。
2017年,排山楼公司启动尾矿干堆场整体搬迁及周边排岩场的生态修复工作。这一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修复面积约54万平方米,其中排岩场修复面积35.5万平方米,尾矿库修复面积18.5万平方米,相当于76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下,排山楼公司投资2.7亿元在距公司选矿车间直线距离约10公里处新建五道沟尾矿库,仅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尾矿库闭库搬迁及周边排岩场的生态修复工作。
与一般的矿山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不同,排山楼公司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邀请国内著名生态学专家、辽宁大学董厚德教授现场指导,充分运用生态学“模拟自然、效仿自然”和“人工干预为辅、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效仿原有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植被类型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共栽植典型乔木13万株、灌丛44.5万丛、草本植物1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黄檗、水曲柳、紫椴、野大豆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元宝槭、蒙椴、花曲柳等3种国家珍贵树种,植被类型多达20余种。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目前生态修复区域内已出现狍子、蛇、野兔、野鸡、白狐等动物回归迹象,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有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建设绿色矿山是加快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排山楼公司党委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方法,持续强化和改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陆续开展环保设施改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生态修复等工作,完成尾矿压滤改造、老尾矿库的闭库和生态修复以及露天采矿南坡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内容;成立环保专职管理机构,制定环保责任制、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修订环保管理制度30余项,完善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每年拿出30万元资金用于环保正向激励,打造大环保工作格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落地见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向未来,排山楼公司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和改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矿山创建,积极打造“黄金小镇”,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全面推动企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