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词典中,对“厚道”的解释是待人诚恳宽厚,不刻薄。其含义并不固定,是某种精神体现,无固定形式,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实在的解释。
今年初,我市提出“厚道阜新”的概念,非常恰切地概括总结了阜新人骨子里的品行。这种品行和文化的形成,我们可以从大量古籍文献中找出答案来证明。
日前,记者专访了我市著名文化学者、民族古籍文献收藏家海春生。他认为,“厚道阜新”文化品牌的提出非常符合阜新实际。阜新应该更好地通过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源来挖掘这一文化品牌形成的历史。鉴于此,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并通过更多文献典籍,向记者介绍了阜新“厚道文化”如何积淀成型的过程。
蒙古贞文化是阜新地域文化的主体
蒙古贞文化博物馆中的大量资料说明了蒙古贞部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这一历史也是阜新地域文化形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蒙郭勒津”即“蒙古贞”,是蒙古族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部落。早在740年前的古老著作《蒙古秘史》中,就有关于“孛儿只吉歹蔑儿干娶忙豁勒真豁阿为妻”的记载。孛儿只吉歹蔑儿干是成吉思汗之十三代远祖。《蒙兀儿史记》也记载:孛儿只吉歹蔑儿干与忙豁勒真豁阿夫妇二人为得姓受氏之祖。成吉思汗所属的“黄金氏族”,以“博尔济吉特”为姓,就是从孛儿只吉歹蔑儿干与忙豁勒真豁阿为得姓受氏开始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蒙郭勒津”立于部落之林的辉煌成就,载于《蒙古秘史》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其名称也延续至今,可见其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老部落。
在阜新地区定居400年的蒙古贞部落就是从这个古老部落发展而来的。她被誉为“追赶太阳的部落”,也是蒙古部落中历史最悠久的重要分支。大约在北元时期(1427年)即明朝宣德年间,蒙古贞部落曾驻牧于河套地区的呼和浩特。于17世纪20年代(1629年)一路追赶着太阳东迁至阜新境内。
勤劳智慧的蒙古族是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辽阔草原开放的自然环境,让这个民族有了开阔的胸怀、豪爽的性格,居住分散、人口少、特殊的劳动方式及战胜自然灾难的需要,又让他们形成互帮互助的观念与性格特征。他们受所处环境、历史、生活习惯影响而形成好客、善良、温厚、慷慨大方、情谊深厚、坦率义气,有强烈的同情心,崇尚自由平等,私有观念较淡的群体性格特征。
蒙古贞部落来到阜新后,不仅带来草原游牧文化,其民族的性格特征也开始广泛感染和影响当地居民,在与其他民族群众共同生活、延续发展中,蒙古贞文化自然而然成为阜新地区的文化主体。这从传承至今的大量蒙古族地名、饮食文化、民风习俗等就可见一斑。
蒙古贞部落最早接受汉文化并融入日常
在大量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东迁到阜新地区的蒙古贞部落是最早接受儒家文化和其他汉文化的部落。慓悍的蒙古族广泛吸收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特别是在清代,他们广读四大名著,研习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学习和吸收中,将忠孝仁义这些文化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接受这些文化的过程中,蒙古贞人民最早阅读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同时又用蒙古文翻译了其他汉文化作品,为汉文化和儒家思想广泛传播到蒙古地区作出了较大贡献。
海春生收藏的大量文献典籍表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是蒙汉文化事业交融最为活跃的时期。当时,蒙文转译汉文小说的活动中心从北京移至东部蒙古族地区。据海春生介绍,仅就目前对国内外蒙译汉古籍的搜集整理发现,在历史文献和明清时期章回小说的蒙文转汉译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上,当时的成就都令人惊叹。记者在其收藏的资料中看到阜新非遗项目蒙古文哈旺体创始人、蒙古贞籍书法家哈旺加卜书写的《红楼梦》蒙古文版资料,以及《“兴唐五传”研究》等专著内容。
原生的纯朴善良与后吸收的优秀儒家思想和汉文化,让阜新的蒙古贞人性格中又融入并形成更为诚信宽厚的性格特征。
海春生说:“儒家文化的精髓不就是仁义礼智信和忠孝吗?而蒙古贞人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后,性格中又掺进更多优秀的因素,就逐渐形成敦厚和厚道的品格。原本在清代时期的蒙古贞部落里的性格就已经定格。随着时代的延续,直到今天阜新蒙古贞人和更多阜新人,都保留了这种厚道的品质和本质。”
多民族融合积淀优秀的“厚道文化”
“阜新‘厚道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阜新大地上汉、蒙、满等多个民族共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这种融合使阜新‘厚道文化’有了更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海春生说。
蒙古贞地区虽为多民族聚居地,但蒙古族人口仍占有很大比重,他们世代在此安享快乐的生活,让这一地区成为连接汉族地区、满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的重点区域。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也让阜新成为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处、多元民族文化融通之地。
清代以来,蒙古贞地域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满族、汉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等多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一度使这一地区发展成为柳条边外人口最多、商业繁华、文化多元的重要地区。自乾隆时期开始,蒙古贞人与其他民族通婚,各民族之间通婚也开始十分普遍。清中期,又有大量汉族人口涌入,使得汉文化及其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得以在蒙古贞地域不断传播发展,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交汇,让蒙古贞大地日益繁荣昌盛。
海春生又找到大量资料向记者说明:“无论从性格特征还是生活习俗上看,蒙古贞文化的精髓就是厚道。在这种厚道基础上,多民族交融,让‘厚道文化’有了更广更深的内涵。我们现在看到的蒙古贞地区的文化中,诸如饮食、服饰以及医药等,都融合进了汉文化因素。广泛的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阜新地区独特的蒙古贞文化,并成为文化主体。所以说蒙古贞文化也是‘厚道阜新’的精髓,最能体现‘厚道阜新’。”
历史的积淀,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容,大量典籍也说明了阜新的“厚道”。如何更好地对外展示“厚道阜新”文化品牌呢?海春生也正是“厚道阜新”文化的传播和践行者。多年来,他抢救性地收藏和保护了蒙、藏、满等诸多少数民族文献和文物,所藏文献多为珍本、善本和孤本,被誉为“中国民族古籍收藏第一人”。近两年,他将自己多年收藏的蒙医药古籍文献、医疗器械等文物拿出来,无偿捐赠辽宁省蒙医医院,助其成立蒙医药文化博物馆。后又将其他藏品送到市政协,成立集民族古籍征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史馆。
海春生表示,作为文化工作者,在“厚道阜新”文化品牌的宣传上,他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挖掘阜新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源,让自己收藏的古籍“活”起来,用文物和文献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展现“厚道阜新”的真实历史,这对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厚道阜新”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