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书,日子过得再艰苦,只要有书读,就是一种幸福。”阜蒙县八家子镇八家子村69岁的农民刘作全,几十年来自费从书店买书,并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书屋。书屋从无到有,逐年积累,现在藏书达1.5万余册,文学类、故事类、实用技术类、儿童读物类居多,新旧不一。
4月30日,记者走进八家子村农民刘作全的农家书屋,一排排整齐的书柜映入眼帘,书柜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图书。书屋里有十几个人,有的站在书柜前仔细选书,有的坐在桌子前认真看书。
50多岁的村民卢云阁随身带着小本子,边看书边记录。记者问他:“你来书屋都看哪些方面的书?”“咱是农民,离土地不说话,俺看的都是种田的书。”卢云阁说,“原来总认为庄稼活不难,跟着学、照着样儿做就中了,可本儿没少下,庄稼产量就是上不去。后来在这书屋里看了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俺才学到科学种田的本事,现在庄稼得啥病,自个儿就能对症下药,俺还学会了用配方肥,农田缺啥补啥,让土地吃上了‘营养餐’,这两年俺家的30亩玉米平均亩产600多公斤呢。”
“是呀,书屋连着咱农民的致富路。”正在翻阅图书的孙国龙附和着说,“原来农闲时没啥去处,现在不忙就来书屋坐坐,读书看报既长了见识,也能找到致富门路。俺养过猪、养过奶牛,开始时没啥经验,都是在书屋边看书学科学饲养知识边试着干,这几年在家搞养殖,既顾了家,也没少挣钱。”
“书屋建成后,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又一个好去处。”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吕猛说,如今村民在农家书屋求取知识、交流心得已经成为村里的时尚,农家书屋更是成为孩子们的阅读乐园和“第二课堂”。小小书屋正在悄悄地影响着美丽乡村的新生活,引领着乡村阅读的新风尚。
刘作全从小家境贫寒,只有初中文化,却一直向往读书。靠着一手出色的木匠手艺,日子过得殷实,“能有这个手艺和眼界,读书看报功不可没。”
2001年,爱看书的刘作全有了办书屋的念头。“我的想法很简单,让乡亲们多看书,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精神生活,找到致富门路。”说干就干,刘作全打了书架,刻了图书专用章,建了借阅表册,把自己房子腾出一间,1000多册藏书的书屋开张后,村党支部也非常重视,将村农家书屋正式设置在他的免费书屋里,予以相应引导和支持。2009年,八家子镇也把镇上书屋正式建在刘作全家。送书、送书柜、桌椅,改善阅读环境。
农民对知识的渴望,既让老刘备受鼓舞,也让藏书少的弊端显现出来。为了淘书,老刘四处张罗,到处求援。有一次,他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一批“ 宝贝”,“ 按斤称买回来的,都是非常实用的书籍,可把我乐坏了。”刘作全说。
一开始,许多人对他的做法十分不解,“ 办啥免费书屋啊,不仅不赚钱,还往里搭钱,图个啥呀?”不管大伙儿咋说,刘作全认准了这条道不动摇。渐渐的,周围的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退休干部、教师、学生纷纷捐书,县图书馆也送来书籍和报刊。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免费书屋的藏书量从最初的1000余册增加到1.5万余册。
刘作全觉得,藏书多不是目的,读者多才是关键。不能被动等人上门,要主动走出去,把书报送到田间地头。老刘再次发挥木匠特长,在四轮拖拉机后斗上自制流动图书车,风里来雨里去,全镇18个村屯经常转悠,年送书500余人次。刘作全送书到各家各户有“三不”:一不吃饭、二不抽烟、三不喝水。有时一天要送11家,刘作全乐此不疲。
“憨厚淳朴一老农,自建书屋为群众。每年搭钱五六千,无怨无悔作奉献”,这是退休教师张子福为刘作全编的顺口溜。
这些年来,刘作全最欣慰的是看着八家子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张琳浩辽宁师范大学硕士都毕业了,正准备考博士;王斯莹是现在这批中学生里学习最好的,我既鼓励她,又时不时帮她卸卸思想包袱。”说起八家子爱书的孩子,刘作全如数家珍。
农家书屋虽小,却承载着农民思想文化学习交流的重要功能,是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目前,刘作全正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会”“书籍进校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