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瘦身”、服务“加码”,120个项目前期手续加快办理;项目工地、工厂车间,一台台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擂响加速生产的“战鼓”;79个项目的广大建设者陆续返岗,满怀激情地投入复工复产中,生产秩序有条不紊......
连日来,按照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暨重点项目启动动员大会的要求,市发改委大力发扬“争抢转”精神,积极探索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改革,以“保姆式”服务创优环境,以项目落地见效为抓手,各大项目扎实有效推进。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基石,是扩投资、促发展的“牛鼻子”。我市始终坚持把上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优环境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地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区域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1年,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07个,续建项目210个,竣工项目152个,储备项目310个,有30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彰显了“阜新速度”。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市发改委及时掌握国家投资方向,为项目建设争取资金,全年共有77个项目获得22.8亿元上级资金支持。此外,市发改委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将“新建专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7项行政职权下放至县区,并主动为县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0余个。这些重点项目、具体措施的实施,支撑了有效投资稳定增长,促进了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构筑了具有阜新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推动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区位优势。
“我们既要谋划长远,扎实开展好‘项目突破年’活动,把发展后劲攒足;又要立足当前,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达产达效,用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通项目推进的‘最后一公里’,让项目‘一路绿灯’加速跑起来,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盘’稳住。”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信心满满地说。
新年伊始,市发改委紧跟国家投资方向,对标对表、细化落实,建立“常年谋划储备、滚动开展前期、定期组织申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特别是谋划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彰武县2000余平方公里“光伏+”治沙、辽宁(阜新)高端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富有时代感、投资规模大、支撑作用强、带动效益好的新能源项目。
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生命线”,营商环境是护航项目的“生死牌”。市发改委着眼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改革,从项目谋划储备、签约落地、前期推进、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抓起,明确了各阶段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从解决影响项目落地的要素瓶颈制约入手,系统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统筹规划和土地保障、简化审批流程、创新中介服务方式等各环节具体改革举措,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环境,为实现合作共赢保驾护航。
好的种子需要好的土壤。为推进项目尽快完成落地,市发改委改变以往抓项目的常规做法,坚持以问题、目标和结果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对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推动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投产、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