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废弃的矿坑披上绿装、遗留的矿坑变身激情赛道、喷火冒烟的矸石山变成休闲公园,听起来遥不可及,可在阜新转型20年道路上,这些都一一变为了现实。
【1960年版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是海州露天矿99号电镐生产现场,这台电镐从投入生产到破产一直是先进班组,它的每一任司机长都是省或者是全国劳动模范。】海州露天煤矿工程师由福新是一名矿工的后代,海州露天煤矿对他而言是一种难舍的情怀。在已经85岁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原总工程师赵长青老人那里,海州矿代表着一种不服输的豪情。他为我们提供了更详细的资料:“1953年7月1日正式投产,2005年5月31日关闭,累计生产煤炭2.44亿吨,完成工业产值96.98亿元,上缴利税33.45亿元,为全国11个省市136个企事业单位培训输送了383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一串串数字印证了海州露天矿的辉煌。然而,煤矿在给新中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留下了“伤疤”。历经半个多世纪开采,形成一个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垂深350米、总占地面积7.02平方公里的巨型“矿坑”。矿坑周边堆积的煤矸石,则成为一座高120多米、堆积量近10亿立方米、占地14.8平方公里的“矸石山”。露天开采的作业方式,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由于采场范围大、矿坑深、岩土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遗留的海州矿坑存在着地表变形、矿坑滑坡、矿坑水害、残煤自燃等许多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地威胁着阜新城区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2005年,由于资源枯竭,海州露天矿闭坑破产。从那时起,在国家和辽宁省的大力支持下,阜新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举全市之力大手笔整治露天矿山,走上一条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转型振兴之路。从2004年开始,累计投入7.47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投入各类专项资金5.6亿元,我市配套资金1.87亿元,开展了海州露天矿一系列治理工程。2005年7月,矿山公园开工建设,2009年7月开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闭坑以后,辽宁海州露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不再采煤,转型成为一家环保企业,由福新也从矿工变为一名生态治理工程师。【30度到35度的坡面上,边坡高度得达到15米到20米,挡墙、破土都在这个斜面上进行,为了种植草、喷播草,人有的时候上去就用绳子拴在腰上,不仅是辛苦而且相当危险。在我们治理员工的精心努力下,从几年前的成活率不到50%,达到现在的90%以上,露天北邦现已治理面积1.3平方公里,南帮治理0.6平方公里。】削坡、平盘、注浆灭火、生态恢复……昔日寸草不生的露天矿周围,数万棵榆树、臭椿、火炬树等植被奇迹般地扎下了根。【从06年治理到现在,治理出来的效果很是欣慰,西南帮已经形成了规模,尤其到冬天枫叶红了的时候,使我们露天边坡治理人和灾害治理人信心倍增,有信心和能力把露天治理好,如果我们这一代治理不完,我们还有下一代,我们要代代相传!】【以前的矸子山就是一座荒山,而且几大煤矿的废弃的煤矸石都翻在这里。】矸子山社区主任、党委书记姚立男就住在高德矸石山附近。提起当年“灰里来、烟里去”的情景,附近的居民谁都能说上几句。【像一年四季三季风,每逢刮大风的时候居民都不爱出屋,别说出去走走了。就是上下班回家这一趟都弄得浑身是土,灰尘都往嘴里头灌。】因为矸石山上常年弥漫的烟尘和无孔不入的黑灰,紧挨山下的居民常年不敢打开窗户。高德矸石山是海州露天矿、高德矿、王营矿、东梁矿的排矸地,历经50多年堆积,形成长2公里、宽0.6公里、高50米的人造大山。山上有数百个自燃点,远远望去如同“火焰山”。面对绕不开、避不过的生态难题与民生痛点,仅靠区里有限的财力,只能做到“缝缝补补”,难以实现系统治理。2011年,阜新申请立项治理高德矸石山。当年8月,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高德矸石山治理项目为我市的2011年度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项目资金预算为0.9亿元,项目区面积1.2平方公里。5年复垦,阜新人拿出了“愚公移山”的劲头,工程累计完成土地平整80万平方米,客土56.3万立方米,修建取水井3口、蓄水池1座,铺设灌溉管线2943米;修筑挡土墙1358米、护坡2018米、截水沟3775米;栽植旱快柳等22种乔木计69665株、紫穗槐等15种灌木计80098株;草坪播种紫花苜蓿和波斯菊58万平方米;修筑道路6500米,铺筑广场3202平方米,修建景观亭2座,安置健身器材29套、石凳30个。高德矸石山摘掉了“污染标签”,建成了生机勃勃的生态公园。一手抓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一手抓资源综合利用。在阜新,谋划开发新兴产业,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例子不胜枚举。2010年,市政府正式批准新邱建立阜新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012年,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天合环保建筑材料厂就是我市最早引进采用一次码烧隧道窑技术制砖的企业,企业总经理孙秀芹生在矸石山下,立志“搬”走矸石山。她潜心研究十余载,首创“制坯不用土、烧砖不用煤、造纸不排水、发电靠余热”的煤矸石高效利用技术。孙秀芹:【我就是对这个感兴趣,想钻进去。咱们阜新有的就是煤矸石,我就想着应该把自己最大的劣势变成优势,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废弃物也变成资源,再变成产品,最后形成区域优势!】历经转型磨砺,在孙秀芹的带动下,新邱区现已创建新型隧道窑制砖企业18家,产标砖18亿块,年消耗煤矸石500万吨。
今年,新邱区提出打造“北方纸都”的战略构想,“十四五”时期,新邱区将充分发挥已经成立的隧道窑产业联盟的引领作用,建设集环保建材、余热发电、窑温造纸“全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推动循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孙秀芹:【我们企业积极响应,我们利用隧道窑余热年产2万吨高档生活用纸技改项目一期已经投产。企业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也让我们向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大目标迈了一大步。】
在探索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的这条道路上,阜新人民敢于除旧布新、善于招商引智、更勇于破冰开路,阜新市百年国际赛道城就是探索路上的创新实践。今年4月,中国生态环境部批准了36个项目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程,阜新市百年国际赛道城废弃矿区综合治理作为辽宁省唯一的项目名列其中。2018年,阜新市与北京中科盛联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后者的环保科技,在修复治理废弃矿山的同时,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生产作业路建设种类齐全的赛道集群,以赛事经济、演出经济等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为核心,生态环保、汽车后市场、教育培训、电子竞技、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建设“赛道城”这个共同的发展平台。“EOD”意为生态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国家在引导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新模式。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成为国家级试点,探索“EOD”模式创新实践,对于我市持续走好生态改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积极和重要意义。阜新中科盛联环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孟佳池:【通过应用我们的创新技术,可以把矿区内3亿立方米的煤矸石分拣成泥、砂、石、煤,分别作为绿化用土、建筑骨料和建筑用砖原材料加以利用,以前的废弃物现在变成了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转换成的资本会全部投入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赛道城这个产业平台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矿山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复为方向,以汽车越野赛事为触媒,将生态环境修复和产业转型有机结合,全力打造“赛道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赛道”,为实现绿色发展、决胜转型振兴注入新动能——这就是建设阜新百年赛道城的战略出发点。截止目前,阜新百年赛道城已成功举办包括5场国家A级赛事在内的9场汽摩赛事,赛道城独特的场景资源已经被认可。
借助国家级试点的东风,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相关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其重点打造的群众性国防教育基地暨军事主题嘉年华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该项目围绕国防教育和国防文旅新模式,采用“真山真水真装备 实兵实装实体验”模式,以国防教育、军事体验、军事旅游、休闲观光为重点,努力打造国防主题教育和国防文旅品牌,推动赛道城多元链式发展。伴随着引擎轰鸣不断响起,阜新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蓄发转型振兴的新动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当恶劣矿山地质环境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因素,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阜新,孜孜以求治本之策,终于力挽狂澜,修复“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兼顾生态、经济、产业、民生,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