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
在我国能源版图上,她历史地位显赫
1897年,当地人发现了第一锹“露头煤”
从此开启了百年煤城大开发的历史
1950年,为支援国家建设,这里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
代表当时中国采煤工业的最高水平
更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
这座城市就是阜新
“一五”期间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中
4个能源项目在阜新落地
巅峰时期,仅海州矿的年产煤量
就占据全国总量的10%以上
60多年的开采
阜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煤7亿多吨
发电2500多亿千瓦时
如果将这些煤装进火车车皮
可沿赤道环绕地球3.5圈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和开采成本上升
煤炭主导的单一产业开始衰退
阜新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困境
东梁矿、平安矿
新邱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矿接连关闭
2001年,阜新被国务院正式认定为
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2011年,阜新成为全国首个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废弃矿山矿坑如何治理?
资源枯竭型城市怎么转型?
阜新以充满“想象力”的思路
探索出一条特色的转型“突围”之路
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首先,修复矿坑进行生态恢复
海州露天矿在城市中心区留下的
长4公里、宽2公里、垂深350米的人工废弃矿坑
被削坡、平盘、回填,以消除滑坡和地裂灾害
矿区内受到污染的土壤被种植上适应性强
耐干旱、吸收重金属的植被进行复绿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修复
海州露天矿已经变身为国家矿山公园
矿坑周边建成了面积超13万平方米
种植各类树木达4.5万株的生态示范区
其次,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阜新积极谋划利用煤矿遗留下的
珍贵矿业人文景观和地质遗迹
把矿坑改造与
环境治理和新产业发展相结合
打造出首条汽车越野国标赛道
利用矿坑特殊的场景与地貌环境
吸引国内最具青年影响力的
草莓音乐节前来演出
工业遗迹的沧桑与赛车、摇滚的雄浑
融合于百年矿坑之内,展现出
生态、经济、产业、民生多重效益
煤虽竭,城未衰
阜新的转型升级生机盎然
当然,还少不了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
“四个优势产业”强势崛起
无人机、硅砂等新兴产业展现勃勃生机……
阜新实现了由一煤独大、产业单一
向多元支撑、集群发展的跨越
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玛瑙城”“赛道城”“温泉城”
“篮球城”“智能城”
成为阜新五张靓丽的城市新名片
2001→2021
20年浴火重生的岁月洗礼下
今天的阜新,华丽转身
激情活力四射
硬核实力与文化内涵并举
人民生活在此更加快乐怡然
未来的阜新定将
辉煌灿烂、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