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辽宁 > 正文

阜新:让转型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0
分享至

改造小区配水管网、维修城乡校舍、提升主城区排涝能力……临近年底,阜新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各路建设大军昼夜奋战,捷报频传。更便捷的交通、更充分的就业、更靓丽的城市以及群众的张张笑脸,是阜新转型20年交出的一份写满幸福与温暖的民生答卷。

2001年,阜新成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转型以来,阜新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近年来,全市坚持把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领域,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阜新市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工作,累计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96.5万人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作为首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阜新市把试验区建设与转型有机结合,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阜新力量。

20年来,阜新市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两大民生工程,全面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改造提升城市交通、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破解停车难、断头路等难题,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20年来,阜新市高水平建设玉龙新城,引导政务服务功能向北转移、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北布局,增加公园绿地、商务楼宇、文体设施供给。深入挖掘城镇内涵价值,因地制宜建设玛瑙小镇、黄金小镇、商贸小镇、文化小镇等重点镇、特色镇。

转型以来,阜新市把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放在重要位置,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以沉甸甸的发展成果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转型之城的民生温度

如果说,1960年版五元面值人民币上的海州露天矿,全亚洲最大发电厂曾经是阜新人最突出的自豪感来源,那么如今宽敞明亮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百花齐放的创新创业热潮……正让眼前的柴米油盐汇聚成诗和远方。

在玉龙湖畔骑行,在西市场品尝特色美食,在人民公园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长跑,在海棠山感受秀美风光……随着多元、包容、开放、幸福的大门在阜新市次第打开,每一位市民都真实地触摸到了文明、情怀与温度。

城市建设,最终落点于人。转型发展,最终惠及于群众。阜新,历经20年淬炼,打磨出一座幸福与温暖之城,日益展现“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迷人风姿。

在阜新这座幸福之城,人们生活着、运动着、快乐着。 本版图片由阜新市委宣传部提供

人们在德力格尔草原放飞梦想。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其乐融融的梁永秀一家。

上世纪90年代,梁永秀在彰武县贫瘠的沙坨子上劳作。

如今,棚户区居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花园小区。

曾经,阜新棚户区占全省棚户区总量的1/3。

2021年,京沈高铁全线开通,阜新人出行更便捷。

2001年,人流量日益萎缩的阜新南站站前广场。

如今,视野通透、层次分明、绿量充足的景观大道。

曾经,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煤城路。

尽锐出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

“现在村子美了、腰包鼓了、心气顺了,咱们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村民王娟笑着说。

在远离城市上百里的官营子村,396户农民住进了楼房。电梯、上下水、宽带、暖气样样不缺;污水处理厂、幼儿园、托老所、卫生室应有尽有。

曾经的官营子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3。如今,村东养殖区牛羊肥壮,村西杂粮区稻谷飘香,村南果树区硕果累累,村北棚菜区绿意盎然,村民守家在地有事干,有钱赚。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比2015年增长4.6倍。村集体固定资产由几十万元增加到近亿元。

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官营子之变是阜新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样本。

脱贫攻坚是在煤炭资源枯竭,呈现“矿竭城衰”的背景下展开的。2000年,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特困群众19.8万人,占总人口的25.3%。也就是说,每四人就有一人生活在“警戒线”以下。农村情况同样严峻,特困群众多达6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这种城乡双重贫困的情况,在全国也极为少见。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首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年来,阜新人以愚公移山之意志、时不我待之干劲,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在阜新,97340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038元增加到11124元,年均增长29.6%,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年均增幅1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贫困人口收入年均增幅6.6个百分点。197个贫困村出列,阜新、彰武两县脱贫摘帽。

却顾所来径,这是城市经济转型与农村精准扶贫同步推进的20年,是党员干部夙兴夜寐、筚路蓝缕,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战的20年;是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城乡绝对贫困,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的20年。

沃野生金,田畴披锦;稻禾青青,牛羊满圈;鸡犬相闻,炊烟袅袅……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造就出一个个“官营子式”的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图景。

今非昔比
半数以上城镇人口出棚进楼

“最怕上厕所了,几百户共用一个,早晨高峰期要排长队,急死个人。”太平区孙家湾街道矸子山社区党委书记姚立男回忆起当年的棚户区岁月,依然啧啧摇头。

棚户区,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历史产物。在当时“先生产、后生活”观念指导下,矿工们在矿区的“三边”,也就是矿山边、铁路边、高压线走廊边,建起大量简易职工住房,形成“百里矿山、百里棚户”的景象。当时,矿区人均住房面积仅6.6平方米,三代人“挤”一铺炕的现象十分普遍。

阜新棚户区总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占全省棚户区总量的1/3。煤炭开采还形成101平方公里沉陷区,8万多名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曾几何时,“铁道南”在阜新人心目中是居住条件差的代名词。以铁路为界,北面是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南面是矿区集中连片的棚户区。

孙家湾位于海州露天矿南缘、高德矿一号井以东,兴盛于1913年,是阜新矿区兴起较早的地区,素有“先有孙家湾,后有阜新市”之说。

2005年4月4日,被列为“天字号”工程的棚户区改造拉开帷幕。2008年,孙家湾街道整体搬迁至太平区高德东山地区,涉及6000余户2万余人。孙家湾人从此告别低矮逼仄的棚户,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转型以来,阜新强力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两大民生工程。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13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4.3万户;改造棚户区124片,拆迁22.2万户。仅此两项就惠及全市一半以上城镇人口。

如今,“铁道南”再也不是旧模样,从新邱区到清河门区,从城南到孙家湾,逶迤百里的矿区,一个个花园小区拔地而起。从“乡下人”到“城里人”,从平房到楼房,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棚改,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孙家湾街道盛城社区居民张淑芹原来住在煤泥河边,整天在三尺锅台前忙碌,烧水、做饭、取暖都离不开煤。“手指缝里全是煤灰,咋洗都不干净。” 现在,她衣着光鲜,是小区广场舞的主力。

近年来,阜新市开展“三供一业”、早期棚改小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海州区平西街道惠西小区居民自发创作了23幅手绘墙画,生动描绘了老矿区、新小区的种种场景。这里的2.3万名居民大多是矿工及其家属,他们以这种质朴而热烈的方式,表达出浓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城有大爱,建起广厦千万间。群众的张张笑脸,恰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日新月异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曾几何时,阜新既无空运机场,又无水运港口,交通相对落后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想富,先修路”是贯穿转型全程的一条铁律。

“坐汽车一过铁路,路面就变得坑坑洼洼,汽车如同颠簸在惊涛骇浪里一样,时时刻刻都有翻‘船’的可能。”这是20年前一位记者笔下的煤城路。

煤城路是横贯东西的城市主干道,曾是矿区生产运输的重要通道,沿途有海州露天矿、阜新发电厂等30余家矿区企业。在采煤红火的年代,这里车水马龙,昼夜不息。随着资源枯竭,煤城路逐渐归于沉寂。由于年久失修,道路破烂不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也是最早出现资源枯竭的城市之一。由于煤炭产业、矿区人口、煤矿职工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同类城市,资源枯竭以后各种社会问题集中涌现,具有鲜明的断崖式下跌特性。200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人均218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5%。城市维护费支出更是少得可怜,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不仅煤城路破败不堪,就连解放大街、中华路等骨干道路同样窄破脏乱。

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如厕难……各种难题、矛盾交织在一起,注定转型之路荆棘满布、困难重重。阜新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之精神,开启一段段拓荒之旅。

转型伊始,煤城路改造就被列为重点工程,此后历经数次改造提升,这条烂泥路旧貌换新颜,宽阔平坦、浓荫匝地、畅通无阻,成为造福附近10万名居民的幸福路、致富路。

2002年8月21日,阜锦高速公路通车,这是阜新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从阜新到锦州港只需1个小时,按照国际惯例,阜新成为沿海城市。此后,沈彰、铁阜、阜朝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搭建起四通八达的“丰”字形网络。

2002年4月28日,阜新——上海直通列车开通,一条铁路大动脉串起京津冀和长三角,大大延展了对外开放的触角。

2007年11月10日,巴新铁路开工建设。2015年1月15日,开通区间运营。打开地图不难发现,巴新铁路横跨内蒙古、辽宁两省区,其路径与“一带一路”相关线路高度吻合,为阜新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中日韩经济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2021年1月22日,京沈高铁全线开通,阜新成为辽西、蒙东地区铁路交通枢纽城市。

道路面积增长338%,排水管长度增长335%,人行道面积增长702%,路灯数量增长299%……数字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城市一天天地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2001年以来,新增行道树十余种,新增绿化树木15种,大量引进紫苏、油菜等20余种乡土花卉,实现一街一花、一路一景。在迎宾大街两侧绿毯似的草坪上,从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到造型别致的水腊球,从宛若飘带的绿篱到艳丽的鲜花,共同构建出“阜新式”的视野通透、层次分明、绿量充足的景观大道。

转型以来,开展“一区带一镇”的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市中心、阜新县城、新邱区“三位一体”城区发展规划,构建“一核一轴两区两带”空间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玉龙新城,城市规划一脉相承,层层递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幸福宜居
民生为先打造温暖之城

时至今日,阜新的魅力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构建的壮美“天际线”,也体现于关系千家万户柴米油盐的“地平线”,处处可知可感。

磨得锃亮的水磨石地面、朴素的白灰墙面、老式的办公家具……这幢极具年代感的建筑,就是阜新市政府办公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政务服务中心、玉龙枢纽客运站、中心医院病房楼等造型优美、功能完善的公用设施。

政府过紧日子,保障群众过好日子,这是阜新始终坚持的民生建设主线。

转型之前,阜新市吸纳就业的能力每年只有8000人,而下岗失业人员则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递增。2000年,下岗失业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36.7%。城镇登记失业率达7%以上,居全省第二。

人往哪里去,这是转型必须破解的难题。

转型伊始,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一、三产业,全力以赴保饭碗、保民生。2002年3月,细河区四合镇碱巴拉荒村建成全市第一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2002年至2004年,以碱巴拉荒村为样本,在城市近郊建设了数十个农业示范园区。此后,阜新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引进双汇、伊利等龙头企业,壮大三沟、小东北等本土企业,成为接续替代产业的重要“组件”。

阜新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重点发展三大产业基地、十大产业集群和四个优势产业,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就业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转型以来,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失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友爱阜新”建设如火如荼,广泛开展“蓓蕾生命救助计划”“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社会救助活动,党员干部、企业家、志愿者纷纷加入其中。时时有关爱,处处有温情,厚道善良的阜新人守望相助,携手走出转型初期的困顿与焦虑,迎来柳暗花明的新时代。

在“先生产、后生活”观念指导下,阜新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越积越多。转型以来,他们不断推动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大商新玛特商场、万达广场等零售巨头纷纷落户阜新,星巴克、肯德基等品牌连锁店遍地开花,意通物流园、彰武豪德农贸物流中心等专业批发市场投入运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阜新、彰武两县县城为节点,辐射农村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施划公共停车泊位、改造老旧小区、提升主城区排涝能力、建设全民健身设施……阜新把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领域,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以摸得着、看得见的成果,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转型之初的就业难、住房难、行路难、就医难、就学难、生活难逐一化解。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转型的一项基本经验总结。

今年1月,阜新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人大代表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人民事,人民定,精准对接群众所忧所需,民生服务不断向细处着眼、向深处着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城市而言,“幸福感”是市民对她最大的肯定与褒奖。阜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很勤劳却依然很穷?老外的回答得很贴切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很勤劳却依然很穷?老外的回答得很贴切

人物娱记
2023-12-06 16:25:38
王猛:最后时刻库里一抬头 老的不靠谱&小的也不知道谁是稳定答案

王猛:最后时刻库里一抬头 老的不靠谱&小的也不知道谁是稳定答案

直播吧
2023-12-09 12:04:29
新冠病毒“4大结局”已定,提醒“60岁以上”老年人,要多注意!

新冠病毒“4大结局”已定,提醒“60岁以上”老年人,要多注意!

楼下大爷
2023-12-06 07:35:03
正确性爱全过程,女孩第一次之前一定要看,不要害羞

正确性爱全过程,女孩第一次之前一定要看,不要害羞

创作者_WJOT
2023-12-08 07:20:03
Lisa被曝为续约自甘堕落,疑似主动献身,讨好泡菜国财阀大佬

Lisa被曝为续约自甘堕落,疑似主动献身,讨好泡菜国财阀大佬

花哥扒娱乐
2023-12-07 20:17:34
浙江省在建一座大型机场,投资28.83亿元,位于一个小地方

浙江省在建一座大型机场,投资28.83亿元,位于一个小地方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3-12-09 09:03:44
太开心了!张琳艳社媒晒合影,欢迎王霜加盟热刺女足

太开心了!张琳艳社媒晒合影,欢迎王霜加盟热刺女足

直播吧
2023-12-09 09:46:15
财联社12月8日电,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7.1607,较上一交易日下跌94点。

财联社12月8日电,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7.1607,较上一交易日下跌94点。

财联社
2023-12-08 16:33:41
发腮比发胖更可怕!35岁倪妮审美塌方,一和杨幂同框就被碾压

发腮比发胖更可怕!35岁倪妮审美塌方,一和杨幂同框就被碾压

崽下愚乐圈
2023-12-08 14:20:16
巨头宣布:送湖北大学生每人一台!

巨头宣布:送湖北大学生每人一台!

多才多艺青少年教育
2023-12-08 11:44:48
张柏芝长子彻底长残了,五官不像谢霆锋,非主流打扮真是随了妈

张柏芝长子彻底长残了,五官不像谢霆锋,非主流打扮真是随了妈

影苏爱时尚
2023-11-22 15:43:07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建议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建议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美人茶话会
2023-12-09 11:41:34
中国没选黄岩岛,直接菲律宾腹地开工填海,小马科斯进退两难

中国没选黄岩岛,直接菲律宾腹地开工填海,小马科斯进退两难

人物娱记
2023-12-05 18:48:58
关晓彤痛哭爆上热搜:爱了5年,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关晓彤痛哭爆上热搜:爱了5年,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圈里八卦圈外香
2023-12-07 12:24:27
北京家长爆料:朝阳与海淀上千名学生集体休学,学校老师说明原因

北京家长爆料:朝阳与海淀上千名学生集体休学,学校老师说明原因

请叫我教育君
2023-12-08 16:30:29
男子返乡相亲,3名女子在村口迎接,男子在线求助:我不知道选谁

男子返乡相亲,3名女子在村口迎接,男子在线求助:我不知道选谁

芳华说历史
2023-12-08 08:56:55
昨天,领导说要撤我的职,我假装生气地说,至于吗?谁还不犯点事

昨天,领导说要撤我的职,我假装生气地说,至于吗?谁还不犯点事

职场冷知识讲堂
2023-12-09 08:20:03
小伙花30万买辆2004款兰博小牛,手动挡,买完不到1个月就后悔了

小伙花30万买辆2004款兰博小牛,手动挡,买完不到1个月就后悔了

动力澎湃驾驶员
2023-12-03 13:22:21
哈登12+7表现惊艳,小卡乔治狂轰61+8打疯了!快船3连胜直追太阳

哈登12+7表现惊艳,小卡乔治狂轰61+8打疯了!快船3连胜直追太阳

一将篮球
2023-12-09 14:25:01
马杜罗宣布埃塞奎博地区为委内瑞拉第24州,巴西出动装甲部队

马杜罗宣布埃塞奎博地区为委内瑞拉第24州,巴西出动装甲部队

岭南剑客
2023-12-06 12:03:01
2023-12-09 15:46:45

头条要闻

美借口"强迫劳动"将3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 中使馆回应

头条要闻

美借口"强迫劳动"将3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 中使馆回应

财经要闻

工作群,“逼疯”打工人

体育要闻

开赛至今 你们真挺让人失望的

娱乐要闻

五月天否认假唱后首露面演出,状态轻松

科技要闻

OpenAI承认GPT-4变懒:暂时无法修复

汽车要闻

德系操控 智能大进阶 试驾大众ID.7 VIZZION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旅游
亲子
公开课

教育要闻

这就是抖音里的特级教师?!13岁女孩自带“教资圣体”讲数学题思路清晰 通俗易懂

数码要闻

美女COS《博德3》白毛影心:丰满程度超原作

旅游要闻

317国道探秘,高原湖泊的迷人之旅

亲子要闻

4岁小朋友身穿汉服滑雪,动作熟练 轻松自如,“起猛了 看到鲁班在滑雪”

公开课

韩国这次丢大脸了,申博失败沦为世界笑柄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