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4万平方米的阜新市政务服务中心,感受“人性化的管理”和“贴心式的服务”。
7月23日,在市政协社法委的带领下,界别委员切身体验了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一流设施、一流机制、一流效率、一流服务”。一楼为医保、不动产登记和24小时自助功能服务区;二楼为社保、住房公积金、公证、“党建+营商”文化功能区;三楼为行政审批服务区、中心办公区;四楼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区。文印、照相、书吧、超市、母婴室、银行等便民服务点分布于各公共服务区域,优化的功能区设置,最大限度地便民利企。全市已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进厅上网,9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人社、医保、自然资源、公积金等4个市级自建服务系统分别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医、学、住、行、生、劳、病、养等51项高频刚需事项接入“辽事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彻底实现由“群众跑腿”向“信息跑路”的跨越式转变。曾提出“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议的李景岩委员看到此情此景,欣慰和喜悦溢于言表。
“最多跑一次”,展示的是办事效率,体现的是干部实干担当,增强的是群众获得感,提升的是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市营商局认真落实市长周鹏举到营商局调研时提出的“要深刻认识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政府的‘心头大事’,进一步树立‘营商环境无小事’理念,全力支持、全面参与营商环境建设,部门联动、凝聚合力,积极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求,以坚韧的意志让各项改革措施变成现实。为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上一网、填一表、进一窗、找一人、办一次”,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3.0版,推行审批专用章集中管理使用,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完善项目前期审批服务、事中企业行为监管、事后信用评价的“三位一体”综合审批监督管理系统,审批时限由90个工作日压缩至不超过60个工作日,最短8个工作日,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无差别综合受理、审批的地级市。全市多部门联办“一件事”上线运行项目数量达到103个。在全省率先启动“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改革,这些新模式也曾是多位政协委员的期待和向往。
着力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机制、一流效率、一流服务”的营商环境,也是市政协一直关注的热点。4年前,市政协主席张盈就率专题调研组成员和政府相关部门同志远赴浙江湖州学习考察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同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次常委会协商会议上,8名委员结合调研,分别从“对症下药把提高审批效率作为营商环境的首要环节”“积极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确保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审批效率”等多视角为推进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建言献策。2019年市政协组织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性视察,2021年市政协主席张盈重点提案督办的内容是营商环境......这些建议都已实现。
“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全省首创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了阜新的城市形象,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委员们欣喜地看到我市营商环境为阜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动力,也增强了发展自信。参与视察的委员一致认为,为民担当无小事,唯有从小从细从长入手,立足新发展阶段、秉持新发展理念,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继续发挥好界别组的作用和委员的优势,围绕提升我市良好营商环境精准建言,为我市转型振兴发展贡献政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