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奏响了阜新加快转型发展的最强音。阜蒙县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提升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标准,与时俱进、大干实干,与全市一道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力争在全省县域经济指标总量排名中进入前列,实现‘提能增效优环境、跃级晋位当排头’的强县目标。”日前,就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阜蒙县委书记刘彦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刘彦鸿表示,阜蒙县将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向改革要出路、向创新要办法,树牢“项目为王、招商为大”理念,抢抓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机遇,创新招商理念,改革招商机制,坚持项目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夯实发展后劲。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要积极做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三资三变改革”,聚焦“四个一流”,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
阜蒙县是农业大县,绘就乡村振兴宏大场景重任在肩。刘彦鸿表示,全县将以乡村振兴为引领,重点打造农业“1—3—20”工程,巩固完善“北畜牧、南果蔬、西杂粮、东粮油”的农业生产总体布局,大力发展农业“三个产业集群、七个产业园区、十个优势产业”,实施“打品牌、创名牌、夺金牌”战略,打造中华第一粟(化石戈小米)、阜新花生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同时壮大乡镇经济,强化“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机制,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持续抓好乡镇擂台赛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擂台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探索建立“党组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做强工业经济上,刘彦鸿表示,阜蒙县将致力于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实施“3、5、10”企业培育工程和“千百十”项目建设工程,打造5个百亿产业园和1个百亿产业,重点打造“伊利乳业”“远景智慧能源”“正大生猪”等全产业链项目,新增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工业品牌。同时着力建设数字阜蒙县,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标杆项目,重点抓好“排山楼金矿”5G智慧矿山、“力达”智能铸造工厂建设,打造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在做精服务产业上,刘彦鸿表示,全县上下将聚力服务业提档升级,围绕实现“三产兴县”目标,重点打造多样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质量建设蒙古贞新城、文化旅游产业、温泉康养产业、玛瑙产业等4个产业中心,不断壮大城镇经济,提高对外形象。深入挖掘查海遗址、三丰故里、十家子玛瑙、文化名人等人文历史资源,实施双“一二三四”战略,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进“全域旅游”深入发展。同时通过打造玛瑙节、敖包节、丰收节、花生节等系列文旅活动,实现节庆搭台、企业唱戏、项目落地、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地区影响力。
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刘彦鸿表示,阜蒙县将在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基础上,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战略工程,做好慈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加快中蒙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加大非遗等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践行“两山”理论,严控“两高”项目,稳步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着力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和社会治理,切实抓好信访稳定和平安阜蒙县建设,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形势喜人,机遇难得,关键是抓好落实、苦干实干。”刘彦鸿表示,阜蒙县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基调,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建好管好用好“2+3+N”党性教育阵地,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强村(社区)“两委”,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续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实现强县目标提供根本保障,助推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为阜新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