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位于辽蒙边界、柳河沿岸的彰武县满堂红镇蘑菇沟村“火”了,从“名不见经传”变成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说起蘑菇沟村,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很少,而坐落在该村之内的闹得海水库尽人皆知。村子守着号称“塞北小三峡”的闹得海水库,与内蒙古隔河相望。
“我们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前主要种玉米和花生。不过,面对这‘十年九旱’的气候环境,连年减产甚至绝收,就是富不起来!”蘑菇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春丰介绍,从2020年夏柳河彰武段综合治理及土地整理项目落户彰武之后,尤其是一期1.2万亩旱田改水田今春开工后,蘑菇沟村的1350亩旱田变成了水田。
别看今年村里只搞了1000多亩水田,但好像一下子点燃了村民的希望。
柳河作为彰武的“母亲河”,早年间水土流失严重,也是全县尚未得到根治的重点沙源。2019年下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彰武县委、县政府开始筹划柳河综合治理工程,继70年治沙造林“以林挡沙”和2018年开始的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以草固沙”后,创新续写“彰武治沙升级版”的第三篇文章——“以水含沙”
此举旨在通过实施柳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延伸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治理效应,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生态治理最优化,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谋求生产效益、生活效益、生态效益的融合统一。该项目共涉及5万亩旱田改水田。今年3月,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这绝不仅仅是千亩旱田改成水稻田这么简单的事儿,对我们村来讲可以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儿、喜事儿!”李春丰说,打造旱涝保收的水田,不仅可以改变“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以水田湿地改善生态环境,这是蘑菇沟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道路,下一步村里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6月,彰武县首届插秧节就在蘑菇沟村的“旱改水”施工现场举行。稻花飘香的季节,满目葱绿、水流潺潺、百鸟翔集的蘑菇沟村,成了周边城区居民户外休闲、垂钓、露营的好去处。
据悉,该村的乡村旅游民宿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之中。该项目距闹德海水库大坝500米、距“旱改水”一期工程800米,距辽蒙边界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全镇乃至全县乡村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围绕民宿项目,村里还将推出稻田小品、稻田画、水上乐园、风情民俗馆、引闹干渠纪念馆等。
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吃过晚饭,不约而同地集结到千亩稻田的中心平台,敲起震天锣鼓,扭起美美的大秧歌,幸福与欢乐荡漾在一张张淳朴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