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是阜新氟化工产业园区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招聘引进的外来高学历人才,在今年市人社局举办的全市化工行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专场中,她申报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职称申报、组卷、答辩等程序简便高效,评委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
为有效解决园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未能及时申报职称评审等问题,让外来人才在我市化工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人社部门多次到园区“收集情况、对症下药”。
最终通过企业推荐、申报,人社部门审核,共有80名人员符合申报条件,随即开通上门评审的“绿色通道”。周到的服务获得参评人员的一致好评:“‘绿色通道’给我们参评职称带来诸多便利,实实在在感受到阜新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人社部门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功能,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持续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全市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末,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8万人,这些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
2019年,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向基层一线流动,我市实施乡村振兴引才计划,每年在乡镇基层岗位招聘中设置30个岗位定向招聘“三支一扶”计划期满考核合格人员。而“三支一扶”计划实施10余年来,我市共招募高校毕业生575人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扶贫等工作,“三支一扶”带来的效果日渐显现,“三支一扶”人员正成为助力基层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随着一项项人才引进计划相继落地,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陆续实施,一批批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团队、青年才俊被留住、被成就。截至目前,我市共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3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2017年以来共评选出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62人。
现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博士后创新基地8家,先后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5人,完成科研公关项目7个,大部分项目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聚百川之流,汇八方之智。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必将不断得到释放,成为阜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强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