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充满特色......展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画卷”跃入眼帘的是一道道秀美壮阔的文明风景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精神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生生不息的力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全市上下主旋律更加响亮,精气神更加充盈,正能量更加强劲,新风尚更加彰显,为阜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高褒奖,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意义重大。自2018年起,我市便开始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今年8月,新一轮创建工作的擂鼓再次响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阜新势在必行,志在必得。面对这一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全市上下坚持全域创建、全员创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各县区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积极融入创建工作中来。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涌现出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及道德模范等,发挥了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早已从一个落后的村庄嬗变为“全国文明村”,遵守乡风文明、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村民的习惯。村里东有养殖基地、西有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南有果树基地、北有棚菜基地的特色农业经济,富民产业蒸蒸日上;
——海州区中华路小学入选全国文明校园,用文化为师生铸魂、用丰富多彩的课程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校园成为师生智慧增长、精神成长的家园;
——治沙书记董福财、最美护士董晶、养牛大户李万权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牺牲民警孟宪龙入选中国好人榜。今年,用孝心撑起一个重组之家的彰武县大四家子镇扎兰村村民郭丽华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阜蒙县司法局副局长张彪入选中国好人榜,市第十一中学学生武坤锦被推荐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这些先进典型筑牢了精神文明的高地,构建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坐标系,也为我们向全国文明城市进军增添了底气和力量。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体现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亮丽风景,也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遍地开花,“爱家乡、作奉献”“情暖阜新”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连续多年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更加常态化、制度化。
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一个个名字让人听到便心生温暖。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275支,注册志愿者达24万人。
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站岗执勤、开展消杀,为群防群控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抢险救援一线,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筑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固盾牌;
在敬老院、在儿童福利院、在困难群众家中,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让人如沐春风。
今年盛夏那场辽宁·阜新草莓音乐节,让许多人至今意犹未尽。为了办好音乐节,全市千名志愿者不畏酷暑,在阜新站、阜新南站、高速公路站口等场所对来阜客人进行有序引导,提供周到服务,展示了转型城市向上的精神风貌。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各类大型活动现场,志愿者都是一道最动人的风景线。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将此项工作作为县乡党委“一把手”工程,不仅建立了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建立了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我市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丰富活跃群众文体生活等方面作出了新探索。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彰武县融合全县地域、产业、文化、人文等特色资源,绘制文明实践新蓝图,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2020年末,我市已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文明实践所59个、文明实践站552个,初步建立起纵向涵盖县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文明实践网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阜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事关未来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放飞中国梦,做志向远大好少年”“成长懂礼”“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树立起青少年心中的“灯塔”,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为了托起农村孩子们多彩梦想,我市建成农村少年宫36所,设有绘画、舞蹈、摄影、乒乓球、足球、声乐等活动小组,在校学生可根据爱好加入。在“双减”政策拉动下,农村少年宫已成为孩子们提升综合素质、缓解学习压力、和谐师生关系、展示自我风采的精神乐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在推进阜新高质量转型
全方位振兴的进程中
阜新文明的力量蓬勃生长
进步的脚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