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皮卡加足马力冲向高山子峰顶,窗外雨幕中,盘山路两旁盛开着密匝匝的百日菊,赤橙黄紫如织锦。
路尽头,滑下一道陡坡,3间老旧房屋露出山坳。“韩书记来啦!”望见单薄而干练的熟悉的身影,刘贵顶雨向外迎,听到招呼的媳妇、老母亲和他全都一脸笑容。这户新邱区长营子镇台头皋村的山里人家,韩阔跑过无数趟。前阵子防汛,她反复上门做工作,终于说动一家人投亲借住。这回,没等她重复危房改造政策,刘贵表了态: “咱没啥文化,可谁对咱好咱心里有数,危房改造这事儿正琢磨着呢……”
2019年11月,韩阔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委派到长营子镇挂职,担任镇党委第一副书记。从副教授到副书记,她把三尺讲台上的用心,分毫不差地带到希望的田野。有多用心?沾不上记者光坐公车的日子里,韩阔全仗赴任时刚换上4条新轮胎的自家小汽车跑遍全镇9个村的沟沟岔岔,一遍接一遍,不满二年车就又换了一茬新胎。一路上的收获,是倾听了民意、掌握了民情、贴近了民心。在她看来,不管什么事,用心做,一定能做成!
韩阔用心融入乡村。镇党委开会,韩阔总能把基层声音与鲜明观点带到会场,在党委决策中发挥作用。在校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主席的她,近来重拾老本行,在各村巡回讲授6堂党课,目前仍在持续。她备课认真,讲课中两个小时不落座,凭真理催人奋进,接地气催人泪下,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会讲,更会干。去年6月,分管宣传工作的韩阔领衔创建长营子微信公众号,让当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牛车”一步跨上“高铁”。进入微信公众号,重点、热点、亮点内容包罗万象,党建、法律、生活知识一应俱全。世界与长营子镇之间,只剩一部手机的距离。迄今,公众号累计制作发布155期,既是村民好帮手,也是小镇新窗口。由韩阔主导打造的镇党委红色驿站,成为新的党性学习教育打卡地。在筹备过程中,她费尽周折挖掘两位当地已故英模人物老照片的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韩阔用心爱这里的人。她爱好摄影,闲暇时间,一部手机就能信手拈来佳作。下乡工作的路上,她用镜头勾画青山绿水,更多的是留影父老乡亲,总量超过5000张,成为影像记录长营子的第一人。这些照片,装进她上岗第一天创立的朋友圈,积攒成唯一主题的“长营子影集”,扮靓了镇里的公众号,荣登“学习强国”平台14次。其中,亮相全国的《我们村的广场舞》,不仅激励阿金歹村广场舞队迅速一队变成两队,也为该村始于上世纪彩。韩阔拍照,80对面加微信年代的档案增添光,回头传照片。千张照片,千个朋友,“韩大姐”就这样叩开村民心扉。
韩阔的爱穿越镜头内外。同她结成亲戚的阿金歹村村民杜海玲,丈夫过世,独子参军,自身患有脑血栓、心梗。韩阔在生活上扶助,在心灵上抚慰,让杜海玲很快认定了这个亲戚。像下大雨院墙倒塌、修公路门前需补一块儿这些事,杜海玲都找她,她也总是毫不迟疑件件办妥。“不拿上,甭出门!”年前,拖着歪斜身子忙活半天用大锅崩出一袋子爆花,杜海玲逼韩阔收下了唯一一份村民送的“礼”。而和群众结亲戚,韩阔付出的很多——镇里人员防疫缺口罩,她拿来自家的,又四处求助凑来3300个;长营子村一名高中生面临高考,她联系老师帮忙辅导,一直送进北京交通大学的校门;村民患病,她帮忙找医生看病……
韩阔用心梦这里的梦。以韩阔所包村、最偏远的台头皋村为代表,长营子镇近年已成近郊游目的地。她认为,根植于当地的产业才有生命力,便提出了打造好环境、发展旅游业的想法。今年,民进阜新市委应她之邀,在阿金歹村种下20亩鸡心果林,实现了经济林国土绿化、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旅游开发的多赢。一条先参观红色驿站、感受传统酒文化,继而登山健身、在农家院就餐购物的长营子乡村游环线雏形初显。韩阔引进的一家投资2000万元的农业配套机具制造企业,即将在阿金歹村一块多年闲置集体土地落户,带来每年几十个就业岗位、上百万元的税收。
下山时,雨停了,挂着雨滴的百日菊更加耀眼,簇拥着眼前的这条进村路、旅游路、乡村振兴路向远处延伸。这种花期长、耐瘠薄的植物,花语是持续的爱和恒久不变,这不正是诉说了种下它们的韩阔对长营子的深情吗?
在乡村振兴路上,长营子人同样信了韩阔的那句话:“用心做,一定能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