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染的危害是极其严重且具有持续性的,所以河道清理保护的难度和责任确实很大。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构建检察机关在“河长制”中的司法介入和助推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近日,阜蒙县检察院联合县河长办公室,在大巴镇政府会签了“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就建立护河工作联动机制、专项行动机制、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办案协作机制和“河长+检察长+河长助手”巡河活动,以及检察机关着力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河道垃圾清理、河道排污整治、清“四乱”等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等进行了研究部署,明确了各自职责任务,为辽、凌河流域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共同保护家乡河畅、水清、岸美加装了一道“联动阀”。

今年3月,阜蒙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中发现,大巴镇半截塔村八道河漫水桥沿岸堆积大量建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和随意弃置农药瓶等等,散发着恶臭难闻之味。经检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等设备现场勘测,各类垃圾侵占河堤200余平方米,30余米沿岸受到垃圾侵害,不仅影响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有碍美丽乡村建设,还影响河流行洪,破坏水生态资源。

该院多次联合县水利局、河长办公室、镇政府到涉案现场探讨河道治理方案,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积极主动履职。“检察机关主动监督河道治理,并现场监督跟进走访调查,和我们一起走遍了大小河流无死角,为检察官点赞!”大巴镇镇长张贵勇深有感触的说。在与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有关单位动用工程车辆6台,连续作业20余天,不仅清除了现场河道垃圾,更将大巴镇境内14余公里河流进行了全线清理,共计清运河道垃圾3000余吨,使八道河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此,大巴镇政府还充分发挥12名村水管员的作用,加强河道常态化管护,并在河流沿岸新增“禁止倾倒垃圾”警示标语13处。

根据国家“十四五”地表水国考断面考核要求,东沙河流域八道河桥国考断面的治理成效,使河水水质明显好转,两岸环境整洁宜人,普惠周边村民7000余人。为持续巩固整治成果,不断美化水岸环境,检察机关又在此建立了阜新地区首个河道修复公益诉讼示范点,该示范点将成为阜新地区首个集司法修复生态、法治宣传、警示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修复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