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6日,阜新市48座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城市没有出现明显内涝,标志着我市在一个多月内经多次强降雨考验后,取得防汛抗旱阶段性胜利。
入汛以来,我市降雨频繁,出现3次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313.8毫米,较多年平均值249.1毫米多26%。几次降雨除造成6处道路桥涵水毁、7000亩左右农田不同程度受灾,无较大险情灾情。
面对今年汛期的3次强降雨,我市实现大雨大汛无大灾,得益于坚持下好防汛抗旱先手棋,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未雨绸缪抓防范,精准筑牢防汛抗旱“安全堤”。
无患源于有备。在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对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明确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4020人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网格体系,形成防、抗、救一体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气象、水文等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106条,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市政府批复印发《阜新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完成861个重点部位防御洪水预案;6月8日和7月9日,市防办和市气象局组织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实战应对能力;应急、住建、交通、水利、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排查明确了水库、尾矿库、地质灾害易发区等163处重点部位,同时对699处漫水桥、过水路面和危房险房开展多轮隐患排查,确保及时整改到位;落实解放军、武警、消防为主的9支1865人的抢险队伍,建立路桥、通信、电力、紧急医疗、水域救援队伍5支、1123人;储备编织袋、救生衣、小型发电机组等救援物资17种,储备帐篷、棉被褥、折叠床等救助物资25种,第一时间调拨到位;建立重点部位受威胁人口台账1.33万人,落实行政、技术、逃避险责任人436人,提前做好避险转移准备;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防办对汛期值守在岗情况开展调度检查;发放到位33部卫星电话,确保通信畅通。
目前,全市已进入盛夏高温期,雨后旱、汛后旱,甚至是“堤外防汛、堤内抗旱”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必须在全力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市防指要求,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注意按照规范,对灌溉设施进行排查,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既不能违规超蓄,也不能违规弃水,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珍惜水资源,该蓄则蓄,为后期可能发生的干旱备足水源。进一步完善抗旱预案,确保抗旱方面的组织责任、工作措施、物料储备、应急处置等环节落实到位,把握抗旱减灾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