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与省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共建活动已走过近40个年头。共建活动助力我市解决了一系列技术性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培训了大批乡村干部、种养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重大贡献,谱写了一曲曲科技兴农的动人乐章。
省农科院沙地所根据市院共建协议,重点开展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市花生实现了良种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亩产由过去的300斤提高到2019年的480斤,解决了多年来品种混杂、种植粗放、单产较低、效益不高问题,对阜新“花生大市”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目前,花生已成为我市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以上。花生成为阜新优质地标产品,阜新花生优质名片已经走向全国。
“十三五”期间,阜新花生基地建设标准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示范作用更大,引领作用更强。2019年,我市与省农科院共建推进实施的农业农村部万亩高油酸花生示范项目,平均亩产达800斤,为我市提质增效建设高油酸花生生产基地提供了样板,为“阜新鲁花”生产加工高档花生油打下了基础。2018年至2020年,高质量承办农业农村部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全国花生产业体系试验站长会议、全国降解地膜试验示范会议、2020年全国高油酸花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培训会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花生专业委员会暨阜新花生绿色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一系列大型国家级会议在阜新召开,推广了“阜新经验”,提升了阜新花生的知名度。
从全国花生种植看,山东产量最多、河南种植面积最大,而以阜新为中心的东北种植区质量最优。很多中原加工企业看中了我市花生的优良特性,又因其各项指标特别是黄曲霉菌含量优于其他产地,完全符合出口标准,在市场上形成良好口碑,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阜新花生”这一品牌逐渐叫响,尤其是花生院士工作站设在阜新后,与玛氏(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也为让世界了解“阜新花生”、接受“阜新花生”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阜新成为农业农村部“辽宁小粒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最大的项目区,阜新首先制定的绿色种植技术标准,已向全国发出绿色种植的倡议,全市标准化和智能化种植正在逐渐推开。目前,全国目光聚焦阜新花生,我市已成为东北区域花生产、学、研中心,成为全国优质花生重要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花生种植优势区、加工核心区和贸易集散地。同时依托团队建设,分别与三一智农(辽宁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辽宁中佳源物种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阜新花生产业升级助力。
作为阜新花生产业升级的科技后盾,省沙地所在优良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上更是下足了功夫。
2020年12月,为充分发挥阜新花生种质资源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阜新市农业科学院成立,挂靠在省农科院沙地所,并且拨付财政资金150万元专门用于花生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目前,已收集整理出国内外花生种质资源700余份,示范展示国内主要选育单位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包括花育系列、冀花系列、豫花系列以及本地选育的阜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300余份;结合食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为目标,多种技术结合开展花生新品种选育;建立绿色高油酸花生原种示范基地并推广,创建“高油酸花生品种综合评价东北分中心”,促进高油酸花生种业的良性发展。
在阜蒙县大固本镇大固本村的阜蒙县小粒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科技支撑示范区,千亩花生出苗整齐、垄距一致、垄台笔直,绿意一片,场景震撼。通达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亮对记者说:“今年受土地价格和土地轮作因素限制,种植面积调整至1200亩。整个基地采用沙地所提供的优质高油酸花生品种,集成种子包衣、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技术,目前花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省农科院沙地所副所长、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新则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阜新花生产业布局和目标,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的示范推广和膜下滴灌及轮作技术,为全市种植面积提升至180万亩,产量提高到50万吨以上做好科技支撑,为打造10个阜新花生原种、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基地贡献力量。同时,制定阜新花生绿色A级标准,明确花生质量控制指标,花生产品符合绿色食品以上标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阜新产业竞争力,提升花生产业标准。全力打造阜新花生‘质量最高级’,吸引更多企业到阜新投资兴业,延长阜新花生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阜新花生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目前,我市高油酸花生原种面积累计达1万亩,在科技支撑下,全市已有10个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合作社,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参与到花生产业中来,获得了高产出、高收益,实现了增收致富。可以说,从品种选育到基地示范,再到产品加工直至销售,阜新花生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产业升级正在稳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