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铁立交桥陆续现身市区,相较于以往沿用多年的公铁平交道口,由于不再需要有火车通过时等待让行,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然而,您知道非机动车通行公铁立交桥该咋走吗?仅据记者近期走访所见,如此一问并不多余,市区几座公铁桥的非机动车通行方式也确实不尽相同。
蒙圈:
到底是谁走错了
前些日子,市民徐先生骑车一去一回走了两趟太平大街公铁立交桥,然后就蒙圈了。
徐先生家住市北小区,退休多年,平时很少到国铁以南区域活动。这回是应一位老朋友邀请,他骑自行车赶往其位于高德东山的家中小聚。经过太平大街时他发现,上次路经时还存在的平交道口已经消失,一座公路下穿国铁线路的公铁立交桥取而代之。
“走太平大街往南,到这儿就见3个桥洞,中间的又宽又高,过汽车。”没走过这座桥的徐先生认为自行车应该靠边走,加上还有两辆电动自行车领路,他也选择经过西侧较为低矮、狭窄的桥洞通道通行,但他很快感觉到不对劲。这条通道内,非机动车与南来北往的行人同行,而由南向北逆行的非机动车也不少;这条通道外,还有非机动车在中间桥洞通道机动车道外侧通行。
返程时,徐先生沿着东侧狭小通道通过,可也同样为与西侧通道所见相同的场景发蒙。“这座公铁桥下,自行车、电动车走得真有点乱,到底该咋走啊?”想让大家行路都安全的徐先生很想知道答案。
现场:
非机动车随意走
日前,记者在位于太平大街中段的公铁立交桥北侧看到,在国铁线路通过的上层桥面下方,形成3个公路下穿桥洞通道,其间以水泥墙体、白钢护栏组成硬隔离设施。
记者发现,以自行车、两轮电动车为主的南行非机动车少数经西侧狭小通道通行,大部分则走中部宽大通道机动车道外侧通行。而由于西侧通道宽度有限,大约仅容4人并行,非机动车多与行人擦身而过,加之南侧逆行而来的非机动车数量也不少,车辆避让、行人躲闪的情况接连不断。“从高德去市中心,这是主路,人多车多。中间的大桥洞底下的路上有自行车道,两边通道是人行道,专门走人,不该走车。”在几位高德花园小区居民的指点下,记者看到,在中部通道内双向4条机动车道外侧,均施划有白色实线,其外为非机动车道。
“其实有些人也不是不知道,就是想抄近道呗。”附近居民陈先生说,如果骑车从北边来,过桥后又想到西边去,走西边的桥洞要比走应该走的中间大桥洞近一些,所以总有人图个近便骑车跟行人抢道,逆行过来的也是一样的想法。“为了自己省时省力,就把安全抛在脑后,实在不应该,让人捏把汗。”
提醒:
通行方式有差异
2010年秋季,随着整体3跨的五龙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标志着市区公铁道口平交改立交拉开了序幕,市民也迎来了打破交通瓶颈后的畅行无阻。此后,自西向东的市区公铁道口陆续实施改造,公铁桥逐渐增多。记者探访发现,这些公铁桥的非机动车通行方式并不一致。
比如,五龙公铁桥与太平大街公铁桥结构相似,同为下穿公路有一大两小共3个桥洞通道,与太平大街公铁桥不同的是,其中的中部大通道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则需与行人共用两侧小通道;高德公铁桥也有类似结构,但由于两侧小通道内后期额外划出一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与行人需要更靠外侧通行;建成时间较短的平西公铁桥由于规模较小,并未采取公路路面3条通道设计,而仅有一条通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人共用通行。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近年陆续亮相市区的公铁桥带来了复合利好效应,普惠民生,助力发展。前期改造设计阶段,统筹考虑路面状况、通行需求等完成结构设计。记者另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包括非机动车驾驶人在内的交通参与者,均应按照道路标线、行路规则等通行公铁桥,非机动车不得驶入机动车道、逆行非机动车道,与行人共用通道应注意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