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是新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随着资源枯竭和响应国家“去产能”的号召,绝大多数煤矿关闭。仅存的煤矿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突围?阜新弘霖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霖矿业”)致力于改造升级“老字号”,创东北首家智能化开采地方煤矿之先河,走出了一条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并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矿业发展新路径,让“老矿山”焕发“新生机”。
盛夏季节,“弘霖矿业”集中控制中心内凉爽宜人。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可通过大屏幕实时查看矿区每个角落,千尺井下的采掘、运输、检修等一目了然。整个矿区近乎“ 透明”,在集控中心就能远程控制井下供电、排水、运输等设备,矿井采煤、掘进、运输机械化程度已达100%,“智能开采”已初步实现。
安全生产大过天。井下作业工人职业风险高,面对这一事关矿工生命安全的挑战,早在2018年,“弘霖矿业”就与天津一家电气公司共同研发,完成东北地区地方煤矿首个自动化提升系统,主井提升机实现了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预警并提供声音与图像报警功能。同时,“弘霖矿业”还实现电力监控系统远程集中控制,减少现场操作人员,保障矿工安全,实现减人提效。
“弘霖矿业”又是东北地区首个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的地方煤矿。在集控中心可清晰看到,采煤机正在紧张作业,源源不断地将“乌金”旋转切割,再通过皮带运输到主井。“综掘机是实现掘进提效的利器,更是矿井生产的有力保障,过去‘打眼放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煤矿安全系数已经大大提升。”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少人则安、无人则安”是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必由之路。“弘霖矿业”通过开展“四化”建设,使井下采掘一线矿工减少40%,井下机电运输辅助矿工减少30%,让矿工由“岗位工”变身“指挥官”。“有了智能设备,我们从脏活累活中彻底解放出来,生命安全也有了保障,现在上班感觉特别幸福!”矿工们这样说。
此外,“弘霖矿业”还建成智慧矿灯超市,实现矿灯收发无人化、管理自动化、巡检可视化。智慧矿山建设已经在“弘霖矿业”结出丰硕果实。企业核定生产能力已由最初的每年21万吨增加到每年45万吨。
不同于传统煤矿人员“庞而杂”,“弘霖矿业”“小而精”,智慧矿山建设正在让煤炭开采这一高危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为“高精尖”技术密集型行业。
在科技支撑下,“弘霖矿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并把年销售收入的2.5%作为科研经费,围绕优化采掘生产工艺、提高矿井回采率、节能减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开展科技攻关,推进“最传统”的煤矿产业开展“最新潮”的智慧化变革。
智慧矿山的建设关键靠人才。“弘霖矿业”全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等工程,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企业现有职工1030人,工程师29人。
除安全高效,绿色也是智慧矿山应有的题中之义。
走进“弘霖矿业”,满眼绿树荫荫,企业早已告别了尘土飞扬、又脏又黑的旧模样。边开发、边治理,让“弘霖矿业”成为矿山开采的智慧高地、颜值担当。
目前,“弘霖矿业”的原煤全部入洗,然后对洗煤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洗煤水零排放。企业还建设净化水池,对井下水和生活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此外,企业产出的煤矸石直接运往砖厂进行加工,实现矸石零堆放。企业建立的矿井瓦斯发电站,既大幅降低了瓦斯事故隐患,又减少了空气污染。
智慧矿山建设,让“弘霖矿业”华丽转身,依托现代科技激发出新的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落地落实,转变发展方式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