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辽宁 > 正文

喜迎建党100周年·阜新彰武历史|丹心一片染绿洲

0
分享至

在2016年“辽宁好人”颁奖盛典上,一个团队备受瞩目,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每一位观众,他们身上传递出的正能量震撼了全场。  这个团队中有专家学者、有普通农民、有退伍军人、有退休干部、有铁骨男儿、也有巾帼女将,尽管身份不同,但他们有同样的壮志与豪情,有同样的赤诚与坚韧,他们的名字叫——彰武治沙团队。

彰武治沙团队是以宋晓东、杨海清、马辉、李东魁、王文、张守志、刘啟山、王喜生为代表的彰武治沙群体,长期以来,他们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以造福子孙后代为神圣职责,在莽莽沙原逐梦前行,以热血丹心染就“绿色革命”的巨幅画卷。

宋晓东,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第四代掌门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这个书卷气十足的学者就是利剑直指苍茫沙海,数十载守卫碧海松涛的勇士。  1983年,19岁的宋晓东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怀抱满腔科研梦想来到位于章古台镇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由于被沙丘包围,这里风沙频繁,呼啸的狂风中常常裹挟着沙子,恶劣的气候环境不但没让他退却,更增强了他治沙的决心与勇气。白天,他上山劳作,风吹沙打;晚上,他潜心科研,挑灯夜战。为加快研究步伐,他把显微镜、病虫害标本、瓶瓶罐罐等实验器具搬到家中,门槛被他当成制作标本的案板,弄得百孔千疮;冰箱被他放满了病虫害,成了科研标本箱。

章古台是中国第一片防风固沙林,作为这里的主角,樟子松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成片干枯、死亡现象,这为初见成效的彰武治沙造林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成为困扰国内外荒漠治理界的一大难题。省科技厅下达了重大攻关课题,由宋晓东主持,在国内率先展开研究。为了研究樟子松枯死原因及防治技术,1997年,宋晓东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他博览了国外大量文献,收集到重要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1998年,他回国登机时,因带回的书籍和资料过多导致行李超重,他毫不犹豫地舍弃掉自己的生活用品,没让治沙的书籍和资料缺少半页。回国后,他立即投入到野外实验中,直到把手头的工作忙完了,才回到老家看望分别一年多的双亲。几次出国深造,每次都有在国外定居的机会,面对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他没有丝毫动摇,毅然回到贫困落后的塞外小镇,回到深切挂念的樟子松林。

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前瞻性战略眼光,使宋晓东成为领域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他曾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取得了多项成果。他主持完成的“樟子松枯死原因与防治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善了我国经典治沙模式之一“辽宁章古台樟子松治沙造林模式”,200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完成的“科尔沁沙地针叶树引种研究”成果有重大突破,丰富了治沙造林种质资源,200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完成的“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病生态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填补了本领域研究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先后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30余篇,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的主编、《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的主要参编者,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已在辽宁省及省外推广。他还曾赴国外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称赞。  宋晓东先后7次被辽宁省林业厅授予先进工作者;于2002年获阜新市“五一先进工作者”奖章;2003年获第四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同年被阜新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专家;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阜新市劳动模范;2010年被授予辽宁省优秀专家;2016年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现为辽宁省防护林研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辽宁章古台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林业局樟子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学分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在各项荣誉面前,宋晓东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以更高的起点和更快的脚步朝向更高处攀登。他带领治沙科研团队试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对优良固沙植物的选育进行研究,坚持不懈地探索固沙的新技术。近几年,在抗寒耐旱的彰武小钻杨、综合指标高出樟子松20%以上的彰武松、材积生长量比一般樟子松高出1倍以上的沙地樟子松优系的基础上,新推出沙地赤松、沙地榛树、沙地异砧红松及优良沙生灌木等,走出了生态修复与沙区百姓当期致富同步发展的新路。在樟子松研究方面,他们攻克了困扰辽宁乃至全国樟子松衰退机理与控制技术理论实践难题,向世人证明了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优良树种,保障了樟子松种苗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辽宁章古台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加入生态站网;2014年,他们成功组建起辽宁省防护林创新研发团队;2016年,国家林业局樟子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并运行;今年,研究站入选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事实证明,宋晓东和他的团队走在了全国治沙科领域的最前沿。

放眼望去,章古台万亩松林气势磅礴,绿草植被辽阔壮美,让人不禁为治沙史上的奇迹发出赞叹,向唱响新时代大漠风流的人投去深深的敬意……

为得一绿洲,耗尽家财终不悔。

四合城镇下河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植树大王”,他就是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杨海清。

从前的四合城镇下河村,满眼都是白亮亮的沙丘,根本见不着树的影子。赶上一场大风,形成的沙堆能和房顶一样高,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沙子,哪里是房子。院子里不敢放东西,一旦被沙子埋上就找不到了。田地里的庄稼就更不用说了,刚刚种下去的种子,不是被沙子深深掩埋,就是被狂风吹到天上,成活率低得可怜。  面对风起沙飞的不毛之地,不少村民选择了背井离乡,村里有90户人家,被风沙“撵走”了20多户。不认输的杨海清选择留下来,他下决心要制服风沙。他拿出家里的积蓄买了草籽儿和树苗,走进没有零星儿绿色的沙坨子。

1984年,随着国家鼓励群众治沙、造林的政策出台,当地乡政府动员农民承包荒坡植树造林时,34岁的杨海清第一个报了名,贷款8000元,毅然承包了村后1000多亩沙丘。这好比一颗扔出的炸弹,引起了村民们议论纷纷:“国家多次派出飞机播种都没见沙坨子变绿,小小村民还能治得了沙?”“就算小树苗躲过了风沙,也躲不了干旱,没个活!““他这不是有钱没地方放吗?”家人听说后也直摇头反对,说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整个大白沙滩子,要是栽树不活,把家底都扔里头可咋整啊?倔强的杨海清不改初衷:难道沙丘就该永远是沙丘,荒山就该永远是荒山吗?老杨我这辈子就要和风沙决个胜负!

杨海清来到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和四合城国有林场,请教专家。专家告诉他,想栽树,得先用沙打旺把沙固住。他又找到乡里,弄到了200多公斤沙打旺草籽儿。  可是在沙化严重的沙坨子种草谈何容易啊!尤其是小如米粒的沙打旺草籽,种深了草长不出来,种浅了草籽儿会被风刮跑。何况,在沙坨子上挖坑埋籽,一天也就能种一亩多地,1000多亩地得什么时候种完呢?杨海清在山上来来回回地走,一边走一边琢磨。忽然,他眼前一亮,他发现羊蹄子踩下的脚印约莫1厘米深,正是种沙打旺草籽的深度,这真是个既省时省力又省工钱的好办法!  他马上把本村和邻村的羊倌请来,让他们帮忙把160只羊赶进沙坨子里,然后他又雇人顺着羊蹄子印撒草籽。只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播种任务。一场雨过后,草长了出来。

沙坨子一天天绿了,沙被固住了,土壤的水分慢慢充足了,这回杨海清的劲头更足了,他又借来贷款,买来10多万棵桑树、白榆和刺槐的树苗栽下。听专家说樟子松固沙效果很好,他又将自家值钱的东西卖了,加上贷款2000元钱,购买回20多万株樟子松苗,在专家的指点和全村老少的帮助下,用了两个春天的时间栽了下去。

栽树成功了!杨海清别提有多高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俗话说:栽树要三分种七分管,何况是在沙坨子上栽树。为了管理好这片松林,他天不亮就骑上马到山上进行巡护。早一遍,晚一遍,不管烈日当空还是北风呼啸,每天不走上两遍,他的心里就会觉得不踏实。树被风吹倒了,他第一时间扶起来;牲畜上山了,他马上将它们赶下山去;哪个砍树了,他立即按迹锁踪。沙坨子里的一草一木,如同杨海清看着长大的孩子,他心疼着呢。每次看到树木受到伤害,他都要难受好长一阵子。下河村的沙坨子林木少,冬天烧柴一直是个难题。封山后,杨海清宁可花高价到乡里买煤烧,也绝不到坨子里搂草打柴。谁也不能动他坨子里的柴草,家人也休想!有一次老伴在坨子里搂了两背柴草,杨海清知道后,跟老伴狠狠地发了一顿火,老伴很委屈地把柴草重新撒在沙坨子上……就这样,在杨海清的精心呵护下,树长高了,原来光秃秃的沙丘变成了满眼青翠。

为了这一片青翠,杨海清还了10年的贷款。为了给雇工付工钱,他带着家人出去打短工,为了补植冻死的树苗,他一次投入10万元……家里所有的积蓄花掉了,10头牛、3匹马、13只羊也卖掉了,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讲,这笔投入不亚于天文数字。有人问他:你栽的生态林花了不少钱,到现在也没啥收入,你咋还劲头十足呢?他笑着回答:我有这么大的绿色银行,子孙后代就不受沙子气了,谁说我没有收入?

星移斗转,34年过去了,这个“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十大绿化标兵”的固沙造林个体奋斗者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的笑容依然自信,说话依然铿锵有力,身躯依旧挺拔,我们明白,这是不为命运屈服的姿态,是扛得起、豁得出的气度与风貌。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也都陆续承包沙地,开始固沙造林。如今,下河村的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10%增加到现在的50%,耕地面积也由原来的1500亩增加到2200亩。

一片又一片的树林已长得枝繁叶茂、耸入云天,下河村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几代人的绿色梦实现了!

“身虽女儿身,心是壮士心。不怕双肩承重任,不怕风雨寒霜侵。”她是谁?她是可比须眉的女汉子——阿尔乡镇副镇长马辉。

阿尔乡镇位于彰武县最北部,与全国最大沙地——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三面环沙,是辽宁省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除了荒地、沙质草场,就是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风沙猖獗到能将房屋内的办公桌和椅子直接吹到外院子里”,这样描述毫不为过。科尔沁沙地的风沙不断袭来,农田不断被黄沙吞噬,道路不断被黄沙掩埋,沙患,如骨鲠在喉。

1998年,马辉来到阿尔乡镇林业站工作,面对土地沙化严重,林业基础薄弱,森林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这个铁娘子暗暗立下“驯服沙漠”的誓言:她要栽树!要让恶化的生态环境好起来!要村民紧皱的眉头舒展开!  可有句话说得好: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要在“抬头是沙,低头也是沙”的坨子里栽树,那苦头可不是一般人能经受得住的,更何况一个女人。

说干就干。天不亮,她就出发。那时村屯里还没有路,交通靠马车,她就套上马车,坐在车老板的位置,甩起鞭子赶着马车往沙坨子里运树苗。车轮陷到沙坑里,她就跳下马车,在车后面推,马车走不到的地方,她就把树苗一捆一捆扛到植树点去。一锹一锹挖好的树坑被流沙填平了,还要重新再挖。栽下的树苗被埋在土里,她就跪在地上,用手一把一把刨土,把树苗从土里刨出来,扶正了再重新栽。栽好的树,要浇足水分才行,尤其是在沙坨子里。水要从几里外的地方一桶一桶挑到山顶,背酸了,肩膀勒出血痕……就这样,运树苗、挖坑、栽树、浇水,不知反复多少回,才能栽活一棵树。

进度缓慢不说,无情的风还继续无情,辛苦几个月才栽下的幼苗一夜之间连根拔起,她瘫坐在沙坨子里,眼泪顺着干裂的嘴角往下流……不行,我停下来,身后的队伍就会失去主心骨,大家停下来,再建立起栽树的信心就更难了,总得有人受这份苦,总得有人栽这片树,擦掉眼泪,站起来身:重头再来!

为了赶进度,她中午舍不得时间回家,在沙坑里稍坐一会儿算是休息,啃块干饼算是充饥,风沙大的日子,还免不了吃一顿“沙拌饭”,有时还忙得连饭都忘了吃,冷水伴着冷饭,有一顿加上没一顿,时间长了,她受得了,胃却受不了,她背着家人,在兜里带上治胃疼的药片,第二天继续奔忙在茫茫风沙中。

每天在风沙口上奋战十几个小时,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就连在元旦,她还和造林队员在山上忙碌,而山下,灯火闪烁,家家户户正其乐融融吃着团圆饭。她牺牲的何止是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作为家庭主妇,家务她常年没时间料理;作为母亲,孩子她一直来不及照顾;作为女人,她从来没呵护过自己。人们常说女人如花,从外表看来她很难看:一身老绿的迷彩工作服上还带着沙土,一条纱巾早已褪了颜色,她的脸被晒得那样粗糙,她的嘴唇被吹得那样干裂,她的手被磨出老茧,虎口还带着血痕……她没穿过一条裙子,没穿过一双高跟鞋,没用过一盒化妆品……她,把最美的装扮都给了沙丘。

但这并不妨碍她在人们心中的美。面对失败,一笑而过。困难面前,见英雄本色。风雨来时,她不凋;霜雪尽处,她不落,她是一朵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沙漠花”!  寒来暑往,披星戴月,终换得1000万余株树苗长势葱郁,终换得46公里辽蒙边界防护林绿意绵延,科尔沁风沙的脚步止住了,阿尔乡脆弱的生态得到了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生产健康发展,沙乡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艰辛走出闪光的脚印,马辉曾获得阜新市“防沙治沙工作先进工作者”、彰武县“造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林业生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与沙为伍二十年,马辉现已经年过半百,但她依然热情不减,她说:不管我多大年纪,不管我还剩多少力气,我都将投身于这场“绿色革命”中!  一个人,一匹马,风雨无阻,在大山深处默默穿行。

这是30年如一日出现在彰武大漠林海的一道风景。主人公皮肤黝黑,目光坚定,脸庞上刻着深深的皱纹,让人一下子联想到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没错,这的确是个硬汉。他的名字叫李东魁,是章古台林场阿尔乡护林点的护林员。1987年,从部队复员的李东魁被分配到章古台林场工作,这里地处“八百里沙海”的科尔沁沙地南端,是“三北”防护林阻止风沙南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最初的护林点是一处地窖,“房顶”透风漏雨、“屋内”四季潮湿,没有水,也没有电。这里远隔人烟,生活用品和粮食蔬菜要到10里外的集市去买,尤其是冬季大雪封山时,几个月都见不到人影,几乎与世隔绝。异常艰苦的生活条件,吓退了同批分来的3名护林员。

同样是年轻人,同样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谁能不动摇呢?第二天清晨,李东魁也开始整理自己的行囊。就在他刚要起身离开时,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逃离自己的阵地是士兵最大的耻辱!”羞愧感涌上心头,他将收拾好的行囊放回原处,走出门,和惯常一样开始一天的巡护。

李东魁对这片林子是有感情的,他的父亲曾是一名林场工人,李东魁对当年沙进人退的场景还记忆犹新,也曾见识过父辈们植树造林的艰辛,他深深懂得这片林子是防风沙的卫士。“我有责任保护这片樟子松林!”

最终,他选择留下来,开始了一个人作战的漫漫苦旅。

为确保管护区森林安全,不受任何侵害,他每天至少巡山13个小时,防火期遇到大风天气,则24小时不眠值守。累了,就靠在树下打个盹;饿了,掏出干粮就凉水吃几口;闷了,就站在林子里喊几声,唱一唱记忆里那些深入骨髓的军歌。日复一日,一年当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他都在山上巡查巡护。

最难过的要数晚上了。由于物资紧缺,每天定量的一根蜡烛只能提供两小时的火光,仅够满足做饭喂马、札记总结之用。燃尽之后,等待李东魁的是无尽的黑暗,甚至是恐怖。每每入夜时分,凄厉的狼嚎叫此起彼伏,千百点狼眼鬼火般漂浮。这还不算,在房梁上、砖缝间安营扎寨的老鼠和蛇也在这时兴风作浪。好不容易睡意来临,房梁上的蛇“噗通”“噗通”从上面砸下来,黑的、白的扭在一起。到了冬天,是不是让人乐观些了呢?也不。顶着刺骨的寒风从几十米以下的井里打水,手脚冻得钻心地疼。早上打算烧水做饭,水桶里早已冻成了冰……如此种种,苦不堪言。

除了与自然生灵作战,与恶劣的生活条件作战,他还要与贪欲者作战。

林场是国家的,国家的财产丝毫不能动。他挨家挨户宣传法律政策、游说村民守法守规。有些唯利是图者企图放牧、砍柴、挖沙取土、占地开荒等,并想方设法贿赂他,被他严词拒绝。没得逞的不法分子怀恨在心,往墙上写威胁的狠话、半夜砸玻璃、水井堵沙子、盗走两匹马,甚至把李东魁打得头破血流,但他无怨无悔。病床上的李东魁在日记中写到:“选择大山、选择森林,也就是选择了艰难,选择了无悔。但我很欣慰,从选择那一刻起,大山、森林就化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纵使前方有千难万险,他都初心不改!

李东魁是大山的好儿子,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妻子结婚30多年,过了10多年的分居生活。家里的大事小情他什么也顾不上,全都落在妻子的肩上。他深知妻子背后的默默付出,但他却无法分担,他不能种地养家,不能拉扯女儿长大,也不能侍候病榻前的老人,因为,他离不开这片山林。为了守护这里,他连续十几年都没能回家过团圆年。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妻子牵挂丈夫,决定带着孩子上山过年。娘俩儿一大早就从10里外的家中出发,在雪地里跋涉了5个多小时,才赶到李东魁的茅草屋。看着孤苦的丈夫,妻子不禁心酸落泪。无奈之下,妻子只好变卖房子,来到山里和他一起巡山护林。

李东魁——这个一心扑在林场的硬汉子,创造了连续30年无森林火灾和重大涉林案件的业绩。近年来,他被授予“辽宁好人·最美工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选为阜新市党代表和辽宁省人大代表。

与马为伴、与林为伍、以山为家,他如一棵坚韧的樟子松,深深扎根在600公顷的章古台林海深处。

绿树成荫,花草满径,看到昔日的荒坡焕发出盎然生机,丰田乡林业工程师王文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沟、每一块地,都印着他的脚步;每块地的高度、深度、坡度,他都了如指掌。30年多年来,他积极发挥林业部门基层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带领林业站工作人员参加国家三北治沙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荒山荒坡地工程造林等国家、省、市项目工程,起早贪晚,风餐露宿,以愚公移山的勇气打赢了一场场防沙治沙的战斗。

风沙虽狂,难抵壮士雄心。43年前,他在勾画四合城林场的蓝图;43年后,他依然是这片土地的丹青手,他就是退休不退岗的张守志。1974年,19岁的张守志来到四合城林场,1991年被提拔为林场副场长,多年来,他带领职工营造防风固沙林达20多万亩,培育出造林绿化苗木近百种,打造出集造林、绿化苗木、药材、果树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苗木繁育基地。斗志不改,激情不变,张守志还在忙着培育樟子松、彰武小钻杨、五角枫、大果榛子、白榆、水腊……年逾花甲的他,依然是茫茫林海扬帆奋进的追梦人。

疾风知劲草,有志事竟成。刘啟山,四合城镇三官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1年,村里3000亩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无人问津,他挺身而出,大胆承包,在高度为3~5米的沙丘、植被覆盖度只有10%、亩产草量仅30公斤的沙丘上种草、栽树。种子被沙子掩埋,他再重来,幼苗被风折断,他不退缩……十几年过去,敢于啃硬骨头的他获得了成功:昔日贫瘠的沙丘植被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草原生产能力每亩干草产量达190公斤以上,牧草的蛋白质含量也由6%提高到了10%。飞沙止,凯歌扬,他为家园铺展出一片辽阔无边的绿色地毯。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还有五峰镇火石岭村民王喜生。为了绿化家乡造福子孙,2003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和村民嘲笑,投资8万元,承包村里1002多亩轻碱地植树造林。他边请教边摸索,以“深挖坑、回填熟土、加底肥、加改碱剂”的办法栽下树苗。为解决灌溉难题,他先后打井11眼,成井6眼。为保证树苗成活率,他不知有多少个日子吃在田间、住在地头。浇水、追肥、松土、修枝、打药……轻碱地绿了,在不毛之地创造集中连片千亩人工林成功了,他的事迹被中央《绿色时空》栏目、辽宁电视台《黑土地》栏目、《中国绿色时报》、《辽宁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

从宋晓东到王喜生,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个个高大的背影,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壮举。他们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更是千千万万彰武治沙人的缩影。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围封种草,固沙造林,才使彰武沧海桑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林地面积由最初的18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7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9%增加到34.5%;平均风速由50年代的3.4米/秒,降到1.9米/秒。6座万亩流动沙丘被固定下来,12.5万亩农田防护林,使166万亩农田得到保护,全县粮食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亿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3.8亿公斤,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由于粮食增收,促进了全县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9.6%。2008年彰武被中国治沙暨治沙学会、中国沙产业高峰论坛组委会联合授予“中国沙产业先进单位”;2013年10月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2016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两项殊荣。“一片林丰草茂的绿洲”,“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河平原的绿色屏障”,“一座绿色的生态丰碑”……一串串喜人的数据,一项项骄人的殊荣,一个个动人的美称,皆因彰武治沙人大智大勇而生,皆因彰武治沙人夜以继日而现,皆由彰武治沙人百折不挠而得。

彰武治沙团队以奉献、奋斗与担当书写出的新一代大漠风流正凝塑成“彰武治沙精神”,彰武人民正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共建更加富美的家园奋勇搏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泰国男模亲口讲述被玩成废人的经历,福利多但也令人发指

泰国男模亲口讲述被玩成废人的经历,福利多但也令人发指

千山万松
2023-09-28 14:32:27
跌懵了,“宁王”创新低!交付在即,特斯拉引爆万亿新赛道,A股受益股名单曝光(附股)

跌懵了,“宁王”创新低!交付在即,特斯拉引爆万亿新赛道,A股受益股名单曝光(附股)

数据宝
2023-11-29 12:37:01
一代传奇落幕!投资天才查理·芒格的悲惨经历:29岁净身出户,2年后儿子去世

一代传奇落幕!投资天才查理·芒格的悲惨经历:29岁净身出户,2年后儿子去世

证券时报
2023-11-29 09:25:06
全球6G专利排名:美国35.2%,韩国8.4%,中国排名让人意外

全球6G专利排名:美国35.2%,韩国8.4%,中国排名让人意外

疯狂小菠萝
2023-11-29 19:44:01
3年前以为这5人会统治NBA,如今回头看,全都看走眼了

3年前以为这5人会统治NBA,如今回头看,全都看走眼了

零点说篮
2023-11-29 15:22:15
出轨骗P偷拍!性视频疯传,恐开除国脚资格

出轨骗P偷拍!性视频疯传,恐开除国脚资格

足球大号
2023-11-28 15:44:40
iphone这个功能的可玩性太恐怖了!

iphone这个功能的可玩性太恐怖了!

书香满园
2023-11-23 15:13:28
终于有自动挡!丰田兰德酷路泽LC70中东开订

终于有自动挡!丰田兰德酷路泽LC70中东开订

城市跑酷Amadei
2023-11-28 22:55:13
保密协议果真这么严格?网友:同事发朋友圈,没半个小时武警来了

保密协议果真这么严格?网友:同事发朋友圈,没半个小时武警来了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3-11-24 18:32:34
郭先生去银行转款还房贷,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说:“你的房贷已全部还清”

郭先生去银行转款还房贷,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说:“你的房贷已全部还清”

你的置业顾问
2023-11-28 08:10:09
千古之谜:贾樟柯是怎么做到部部电影都让老婆主演,还不厌烦?

千古之谜:贾樟柯是怎么做到部部电影都让老婆主演,还不厌烦?

快人快娱大嘴猴
2023-11-26 07:32:05
美退役军官撰文指出:中国歼-16D电子战飞机,已是美国海军噩梦!

美退役军官撰文指出:中国歼-16D电子战飞机,已是美国海军噩梦!

夕阳渡史人
2023-11-29 23:49:30
广东中山一月子会所突发倒闭:产妇被迫搬离、涉及金额超百万

广东中山一月子会所突发倒闭:产妇被迫搬离、涉及金额超百万

界面新闻
2023-11-29 09:39:35
张艺谋全家闪耀巴黎名媛舞会:传闻中的离婚真相即将揭晓?

张艺谋全家闪耀巴黎名媛舞会:传闻中的离婚真相即将揭晓?

弦上之音
2023-11-29 18:39:06
广西局长夫人车祸身亡,丈夫获赔180万,尸检后丈夫被判死刑

广西局长夫人车祸身亡,丈夫获赔180万,尸检后丈夫被判死刑

一场奇遇日记
2023-11-28 22:11:46
大反转!泰国警方破案了,“中国丐帮”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大反转!泰国警方破案了,“中国丐帮”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新加坡万事通
2023-11-28 21:26:47
生死战!曼联vs加拉塔萨雷首发:霍伊伦安东尼先发,伊卡尔迪出战

生死战!曼联vs加拉塔萨雷首发:霍伊伦安东尼先发,伊卡尔迪出战

直播吧
2023-11-30 00:45:07
白鹿出道前的小虎牙很好看怎么出道后给整了

白鹿出道前的小虎牙很好看怎么出道后给整了

跟着这节奏
2023-11-29 11:06:34
有神论者的狂欢——韦伯望远镜的发现推翻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有神论者的狂欢——韦伯望远镜的发现推翻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心中的麦田
2023-11-28 16:09:17
万达400亿债务压顶疑似爆雷,评论区网友的评价一针见血太扎心

万达400亿债务压顶疑似爆雷,评论区网友的评价一针见血太扎心

风车纪实
2023-11-29 21:33:42
2023-11-30 01:44:49

头条要闻

顾客吐槽588元一小时的温泉像臭水沟 商家:定期消毒

头条要闻

顾客吐槽588元一小时的温泉像臭水沟 商家:定期消毒

财经要闻

A股10年为何瘫坐3000点?6组数据揭真相

体育要闻

生死战!曼联vs加拉塔萨雷首发:霍伊伦、安东尼、加纳乔先发

娱乐要闻

潘玮柏晒婚礼照!宣云穿50万婚纱出嫁

科技要闻

拼多多美股市值超越阿里巴巴!

汽车要闻

3.3秒破百/鸿蒙座舱 智界S7家用运动两不误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亲子
游戏
公开课

本地新闻

100个目的地 | 天津人为嘛这么乐呵?

艺术要闻

“物象——现当代艺术邀请展” 书写二十世纪中后叶亚洲当代艺术重要实践

亲子要闻

小女孩学着妈妈的样子护肤,果然女生爱美的心是天生的

从捏牛子到捏电动牛子,“王国之泪”的玩法还在不断进化"/>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从捏牛子到捏电动牛子,“王国之泪”的玩法还在不断进化 ...

公开课

35岁男子晚上腰痛,隔天猝死,医生:耽误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