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彰武县城西4公里的柳河西南岸,有一座小山,叫高山台。在高山台之巅,矗立着一座明代的烽火台,饱经沧桑。
解放战争期间,为了解放彰武,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彰武县先后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战斗,而发生在1947年的重大战斗就有两次:彰武围歼战、彰武攻坚战。古老的高山台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也见证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秋季,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转入全面反攻。10月6日,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十九师和二纵队五师,在七纵队司令员邓华统一指挥下,在辽吉五军分区部队和彰武县大队配合下,攻打彰武县城。
1946年初,国民党军队占据彰武后,大肆收编伪军警和土匪,组建国民党地方武装杂牌军。同时征调大批民工,加固四周城墙,深扩城壕,还在高山台、火车站、南门外、东门外等地修筑碉堡、堑壕等工事268处,并在阵地前设置三道铁丝网、一道鹿砦、一道绊马桩,碉堡与坑道连通,壁垒森严。
七纵队十九师五十六团团长赵光明在一营的战前动员会上说:“高山台是彰武城外围的制高点,拿下高山台,就等于拿下半个彰武城。全师都看你们的了!”
攻城部队于夜间对外围之敌发起攻击。攻打高山台的突击排在接近敌人战壕近40米时,暴露了目标。10月7日5时,突击排爆破班班长傅永海首先爆破了铁丝网,随即爆破了敌人的双层碉堡,敌人被赶下地洞。爆破班副班长李长生冲上来继续炸了两个地堡,傅永海又炸毁了两个地堡,活着的国民党兵都退入第二个双层碉堡。11时30分,部队一连攻占高山台制高点,扫清了进攻彰武城的障碍。
7日凌晨,二营七连进攻城北火车站据点。八班在连指导员刘文汉和班长田庆祯的指挥下,连续爆破8次,给突击队开辟了冲锋道路。17时整起,向县城守敌发起总攻。二纵五师五连的战士用轻重机枪、掷弹筒一齐向敌人射击。炮兵也开始射击,雷鸣般的炮声震撼着彰武城。七班班长冯邦云炸开了护城河外面密布的铁丝网,给后续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他把爆破筒和炸药送进高大的城墙碉堡里,把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后续部队接踵而上,潮水般涌进城内。激战一小时,结束了战斗。
此次解放彰武,是东北我军展开秋季攻势以来收复的第9座城市。战斗结束后不久,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离彰武。11月5日,国民党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又占领了彰武县城。
国民党军队重占彰武后,立即赶修工事。时值寒冬,国民党军队在高山台顺着山坡往下浇水,山坡上很快冻上一层厚厚的冰。防守彰武的国民党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师长乔文礼非常自信地说:“凭此坚固工事,共军无法攻城!”1947年12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二、七纵队协同炮纵,在辽吉五军分区地方武装配合下,一起攻取彰武城。
战斗于12月22日打响,攻城部队由二纵队司令员刘震统一指挥。22日,七纵队二十师进到城西南高山台附近,十九师进到城西二台子,二十一师进到城西北王家街;二纵队六师进到城南西六家子,五师进到城东太平庄,完成了对彰武县城的包围任务。
23日,各部队先后展开外围作战。炮兵从纪家窑、王家等处阵地连续发射,猛轰高山台高地,敌人穿上坚冰“铠 甲”的阵地顿时化成一片火海。经3小时激战,守敌300人悉数被歼。
25日,六师十七团奉命攻占城东南吉岗窝堡北沙坨子敌地堡群。12时,七纵队十九师五十五团占领了火车站和西坨子,歼敌500多人。
27日,七纵队二十一师在城西门外、北门外与敌展开巷战,逼近城墙。 经14小时激战,将南门外关帝庙一带守敌全部肃清。
28日7时30分,东北民主联军炮兵集中猛烈炮火向城墙东南角、西北角、敌师部等主要目标射击。经90分钟的轰击,将城墙东南角轰开一个30多米宽的缺口。9时整,攻城部队发起总攻。14时整,战斗全部结束。
攻克彰武,像一把利刃插入了敌人的心脏,严重威胁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中心——沈阳。彰武攻坚战的胜利,为后来我军进行辽沈战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共中央发来嘉奖电:“庆祝你们攻克彰武,歼敌一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