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来】物阜民丰,焕然一新。
【文化渊源】阜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早在8000年前,阜新查海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查海文化,阜新因此被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5月26日,由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培训部副主任郭友琴、《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潘泓、原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培训部副主任王子江组成的“中华诗词之市”创建检查验收组开始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为期三天的检查验收。
多年来,我市一直在努力创建“中华诗词之市”。早在1988年,我市就成立了阜新市诗词学会,创办了《阜新诗词》会刊。市委、市政府将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近来,我市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还下发了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创建工作标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制度完善、多措并举、创新思路、全面铺开的创建工作有了显著进步,全市诗词组织和队伍不断壮大,创作经验和学习宣传成果丰硕。
目前,市文联诗词学会会员5000余人。其中,省级会员270余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50多名。参加活动人员达30000余人。创作诗词50多万首,编辑出版诗集、专刊500余部。还编辑出版了180万字的《阜新诗词大典》。新组建县、区、阜矿集团、辽工大10个诗词学会,建立城乡基层诗社108个,建立东梁镇、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永灵奇石馆、鲁花集团等22处采风创作基地。先后组织各类笔会、研讨会、采风活动280多次。我市有“中华诗词之乡”三个(阜蒙县于寺镇、彰武县、细河区)、“诗教先进单位”三个(彰武县教育系统、辽宁工大、阜蒙县教育系统)、诗教先进县一个(彰武县)。我市诗词创作普及蔚然成风,参与人员包括各个阶层职工群众,上至鬓发斑白老者、下到天真烂漫小学生,对阜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阜新城市文化品位。
据了解,检查验收组赶赴创建典型单位海州区委区政府机关、细河区玉丰街道新竹社区、太平区委区政府机关和阜蒙县听取了具体汇报,并先后来到阜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太平区高德小学、永灵奇石博物馆、阜蒙县翔岳民族印刷厂、阜蒙县政协机关和阜蒙县蒙古族实验小学、阜蒙县强胜社区等,对基层的创建工作进行了相应检查。期间还参观考察了新邱百年赛道城、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等地。在接下来的检查中,检查验收组还将对海棠山诗词创作基地、扎兰营子镇政府等地进行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