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Fùxīn Shì)辽宁省地级市。在辽宁省西北部,东与沈阳市接壤,南与锦州市毗邻,西与朝阳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相连,北与内蒙古通辽市接界。阜新地区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84公里,地处辽西山地丘陵边缘,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为努鲁儿虎山余脉,东南为医巫闾山山系,东部为平原,东北部为科尔沁沙漠延伸地带。海拔最高点为西北部的乌兰木图山831.4米。海拔最低点为东南部的十家子乡南甸子村48.5米。主要山脉有乌兰木图山、骆驼山、大青山、伊马图山等。主要河流有绕阳河、柳河、细河等。有 “煤电之城”“中国玛瑙之都”、“篮球城”、“竞走之乡”“中国液压之都”“ 玉龙的故乡”等之称。阜新是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篮球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阜新市历史悠久,早在7600年前,古代先民查海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查海文化。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养息牧地区置彰武县。翌年,在土默特左旗境由朝阳县析置阜新县。实行县、旗并存,蒙汉分治体制。其含义有二说,一说是“山阜日新”,一说是“物阜民丰,焕然一新”。民国初年仍延续清末建置。民国22年(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阜新后,日伪当局于民国29年(1940年)1月1日,由阜新县境划出新邱、长营子、米家窑、海州、孙家湾和今阜新镇等地置阜新市。同时,实行废县存旗体制,撤销阜新县。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接管阜新市,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27日成立阜新市政府。民国35年(1946年)1月,国民党抢占阜新市区和阜新县、彰武县,成立国民党市、县政府。民国37年(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
1948年4月18日,成立阜新市政府,属辽北省。阜新市市辖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区,后分别改为海州区、太平区、新邱区。1949年4月21日,撤销辽北省建制,阜新划归辽西省。1954年6月19日,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归属辽宁省。1954年,增设第四区(郊区)后改为细河区。1958年4月,撤销阜新县,成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9年1月,辽宁实行市管县体制,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阜新市领导。1960年5月,义县清河门、老爷庙两个管理区划归阜新市郊区领导,成立清河门镇人民公社。1984年3月,阜新市设清河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