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阜新市市场监管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新、全民创业活力动力,促进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4842户,同比增长53.32%,增幅全省第二,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万户大关,达到16.63万户。
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办事流程,是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的举措之一。按照务实、便民、规范、高效原则,持续推进“放管服”“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不断强化“照后减证”,简易注销和企业自助核名。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环节,优化企业登记审批流程,引进“容缺机制”,做到企业登记注册“一窗受理、一人通办、一办到底”,落实“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清单,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面压缩企业办照时限,将企业开办时间由按“天”压缩至按“时”计算,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登记注册窗口率先实行“两小时办结制”,实现“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
为全面助推“证照分离”“一网通办”改革,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了《阜新市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实施办法》,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率先实施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创新实施了包括“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同核审、一并审批、一证准营”和“一件事、一个门、一网通办”在内的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阜新模式。将过去药品零售行业分别提交3套材料,受理3次,审核3次,分别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实行“三证合一”,统一核发《药品行业综合许可证》。截至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核发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30户,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办证时间和经营成本。
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全市项目突破年”建设,将市场监管职能所涵盖的质量管理、质量管控、品牌建设、标准、计量、认证、特种设备监管于一体,实行“一企一策”,对口诊断帮扶。同时,实行“一线工作法”和驻场派驻制,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为促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市市场监管局制发《阜新市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工作实施办法》,细化15条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市场监管局迅速启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应急审批模式,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计量、工业产品相关许可证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通过“阜新政务服务网”实行不见面、网上办、一次办,大大方便了生产主体。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资金周转是关键。为帮助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市市场监管局会同金融机构迅速开启“2021百亿送贷行动”,通过采取送贷进企业、送贷进园区、送贷进村屯等多项举措,为市场主体注入源头活水,解决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的后顾之忧。仅今年一季度,全市就为1407户市场主体融资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