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州区西山街道双跃社区,居民们只要提起95岁的吕学孔,都会竖起大拇指,羡慕这家“以孝为首,忠厚传家”的好家风。
“我父亲今年95岁了,患有小脑萎缩,生病7年、卧床4年,一直是我们哥仨儿照顾,我白天来,我哥和我弟晚上来,不太认识人,需要喂饭……”吕学孔的女儿吕兴向记者介绍。
吕兴说,她的父亲是山东人,父母早逝,小时候过得特别苦,一直寄居在大伯家生活,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有一天,父亲挑水时看到一支八路军路过,他放下扁担就要加入八路军,起初因为他年纪小,部队不同意他参军,但他却软磨硬泡,用真诚打动了部队领导,从此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吕学孔作为一名通讯员,跟着部队四处征战,经历过许多战斗,也有过许多危险时刻,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裤脚穿过,差点射中他的腿;一次,他甚至被敌人逼到了海边,险象环生……吕学孔先后当过步兵、骑兵和坦克兵,因为表现优异分别立过二、三、四等功。在30岁时,他转业来到阜新,从此在阜新安家扎根。
据吕兴讲,父亲从来没有打骂过儿女,即使犯了错误,也从来不会体罚教育,总是言语温和地和儿女们讲道理,告诫下次不要再犯。吕学孔心思特别细腻,对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都事事关心。当时吕兴的母亲是仓库保管员,工作繁忙,他们兄妹三人的日常起居全是吕学孔一手照料,洗衣服、做饭、辅导功课,把孩子们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们的家长会,吕学孔一次都没有缺席过,总是第一个到,向老师询问孩子们的课业情况。平日里,吕学孔还会跟儿女们讲自己在战场上的事儿,让他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从小努力学习,长大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吕兴告诉记者,如此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兄妹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长大成家后,也都延续了忠厚、和谐的家风。
吕学孔不但对待儿女充满关爱,对待女婿、儿媳也视如己出,真心疼爱。吕兴刚和丈夫结婚时,丈夫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吕学孔从来没有嫌弃过女婿的家境,而是把他当作儿子一般看待,平时尽全力帮助他们家,赶上家里有可口的饭菜,也定会叫来女婿一起吃。
在如此家风的影响下,吕学孔的儿女们都很孝顺。吕兴的母亲在世的最后4年一直处于大小便失禁状态,吕学孔也卧床7年多,这么多年来,吕兴等儿女一直轮流照顾老人们。白天女儿、女婿过来给老人喂饭、更换纸尿裤、擦拭身体,晚上兄弟二人轮流照顾看护。吕兴的哥哥腰椎不好,自己走路有时不便,但却一直争着多照顾老人。
事实上,晚上照料老人们很辛苦,吕兴的哥哥和弟弟有时一晚最多起来20余次,为父母递水、盖被子。有时已经糊涂的老父亲会莫名生气,喂饭时还会吐出来,弄脏衣物,每到这时,吕兴等人都会耐心地帮父亲擦拭干净,哄老人开心,多吃一些东西。
吕学孔一家人“以孝为首,忠厚传家”的家风一直传承着,吕兴的儿子和儿媳十分孝顺懂事,在吕兴丈夫因重病住院时,儿媳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跑前跑后办理住院手续,每天精心做好营养膳食给公公送来,儿子则每天守在父亲身边,给父亲喂饭、擦身子。看到这小两口对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同病房的患者和家属都连连夸赞,而每当这时,吕兴总会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家风。”